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工业化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实际上对我国地区发展差异的扩大有着很大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了东南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出口与投资比重上升,相对来说中西部的发展就比较落后。由于税收在各级政府发挥职能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对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均来自于税收,因而国际上对税收收入能力与税收努力的研究不在少数。尤其对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善民生、加快现代化进程,政府需要面对更大的公共支出需求。对于像我们中国这样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地区间税收差异、政府的职能实现都面临困难,有待深入研究分析。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以来,缓解了地方与中央在税收分配上的矛盾,给了地方自主征税权力,目的也是为了地方政府能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基础上发挥地方的引导作用,有效发挥政府职能,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地方经济发展。为了更加准确的探究中国地区间的税负差异,本研究将把税收努力从税收能力中分离出来,更好地做地区间的比较。
通过分离出税收努力,用税收努力程度来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间进行比较,即以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为两个主要研究对象,具体评估我国地区税收努力程度差异以及演变具有以下的意义:①通过对面板数据的模型分析,可以形象地表明1994年分税制以来,地方税负的变化与差距;②中央集中掌握税权,但是地方也有很大的#8220;自由裁量权#8221;,对实际税收收入有主观影响。因此将理论上应征税收与税收努力区分开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其实践意义:①侧面反映二十多年来我国分税制下体制改革的效用,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构成;②合理地评价转移支付水平和有效改进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与政府管理能力;③可以起到完善财政收支政策,优化政府职能等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对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善民生、加快现代化进程,政府需要面对更大的公共支出需求。加上分税制的财政分权体制的背景,对于像我们中国这样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地区间税收差异平衡、政府的职能实现都面临困难,有待深入研究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地区之间税收努力的差异与演变,由此观察财政体制所带来的效用,缩小地方财力的差距,不断完善分税制的结构;合理地评价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水平和有效改进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与政府管理能力;还可以起到完善财政收支政策,优化政府职能的作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文献综述
#8220;税收竞争#8221;的概念是Tiebout(1956)的#8220;用脚投票#8221;理论下提出的,他认为与其他地区竞争各种资源并非是初衷,但该理论也不否认地区间税收竞争确实存在,由此产生税收努力下滑。许多年后,Oates(1972)完善了该理论,提出各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更多资金投入降低税率,从而政府未能取得满足最优公共服务的收入。这也说明了税收竞争在客观上会削减税收努力程度。
国外关于税收努力的探索开端于20世纪的6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一项帮助,提出用税收努力替代以往的税收比率(实际税收收入/GDP),通过公式推导出税收努力程度的含义,实际征收税收与预期(潜在)税收收入之比。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30日前,阅读纸质、电子资料,开始构思论文框架,提交开题报告终稿,并且由指导老师认可通过。
2.2022年1月10号之前,提交详细的论文提纲;3月18日之前提交论文初稿。
3.2022年3月18日之前,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Tiebout, C.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6,64(5).
[2]Oates, W.E., Fiscal Federalis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 1972.
[3]Bahl,R.W.,A regression approach to tax effort and tax ratio analysis,IMF Staff Papers,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