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预警分析开题报告

 2023-01-14 12:47:3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将对金融产品、业务、组织和服务等方面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门。

从 2010 年到 2014 年,网络贷款平台的无论是数量、成交量还是贷款余额都在飞速增长,尤其是 2014 年,平台数量相较于 2013 年增长了近一倍,成交量增长了约 138.94%,贷款余额更是增加了约 3.87 倍。众筹在体量上虽然还小,但增长速度却不容小觑。最新数据显示 2014 年,众筹平台新增 228 家,覆盖我国 17 个省。此外,人人贷在 2014 年年初宣布已完成总额为 1.3 亿美元的 A 轮融资,而在

2014 年 12 月 11 日全球最大 P2P 平台 Lending Club(LC)成功登陆纽交所,IPO 价格为 15 美元,上市首日行情火爆,涨幅高达 56%并收于 23.43 美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内容: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结合国内外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的做法,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提出具体改进的方法。

关键问题:互联网金融存在哪些风险?应该如何应对以及风险预警如何设计?联系具体案列分析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提出具体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谢平在 2012 年 4 月 7 日#8220;金融四十人年会#8221;上首次公开提出了#8220;互联网金融#8221;概念[14,18]。他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不同于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8220;第三种#8221;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交易双方在资金供需期限匹配及风险分担方面的成本也不高,双方可以自由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传统的金融中介都不发挥作用,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以及货款的借贷、支付均可直接在网上进行等。

宫晓林[22](2013)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战略、客户渠道、融资及金融脱媒方面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凭借金融资源可获得性强、交易信息不对称程度低以及去中介化的高效率资源配置等特性成为金融行业的新霸主,会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还需要借助传统金融机构的征信系统并加强自身的全面风险防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写作提纲: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Weiss, G. N, Pelger, K. amp; Horsch. A. Mitigating adverse selection in P2P lending: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Prosper.com. Working paper, TU Dortmund, Germany, 2010.

[2] Lin, M. Prabhala, H.R. and Viswanathan, S. Judging borrowers by the company They keep: Social networks and adverse selection in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Management Sci. 2012. 59(1): 17-35.

[3] Mollick, E. The Dynamics of Crowd funding: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4, 29(1): 1-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