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本课题的意义李健吾是我国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
他的创作风格独特,艺术特色鲜明,为我国的民族话剧艺术做出卓越贡献。
《这不过是春天》是李健吾话剧创作中最具代表的经典作品之一。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目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分析该剧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从创作的主题、话剧中人物形象的鲜活塑造、创作的手法等方面对话剧《这不过是春天》的创作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揭示话剧《这不过是春天》的创作特点,并结合话剧《这不过是春天》的艺术创作研究对中国当代话剧发展的影响进行阐述。
研究内容一、李健吾与《这不过是春天》二、话剧《这不过是春天》的创作特点 三、从《这不过是春天》看中国当代话剧的发展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整理和分析剧本、文献、视频(纪录片)等资料,分析话剧《这不过是春天》的艺术创作。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有关李健吾以及他的话剧《这不过是春天》的文献进行梳理,初步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取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为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从而也得到初步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话剧《这不过是春天》的研究总结出李健吾在这时期创作的特点,以及对中国当代话剧发展的影响。
3.综合分析法:分析话剧《这不过是春天》的创作特点,找出其独特之处;通过对话剧《这不过是春天》的创作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研究,从创作的主题、话剧中人物形象的鲜活塑造、创作的手法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本课题采用案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话剧《这不过是春天》的创作特点进行研究。
并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不过是春天》创作的主题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分析,凝练《这不过是春天》创作的艺术特色,深化对该话剧的认知;阐述话剧《这不过是春天》的艺术创作研究对中国当代话剧发展的影响,为中国话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这不过是春天》创作特点研究文献并不多,本课题一定程度上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本课题将在2016年9月-2017年5月进行,预期研究进展如下: 2016年9月1日-9月15日:收集分析整理有关资料; 2016年9月16日-9月30日:确定研究思路,确定论文写作框架; 2016年10月1日-10月8日:完成开题报告初稿; 2016年10月9日-10月15日:修改开题报告,交由指导老师进行指导; 2016年10月16日-10月20日:完成开题报告;2016年10月21日-12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2016年12月11日-12月30日:交由指导老师进行指导;2017年1月1日-4月1日:对初稿进行修改和补充;2017年4月2日-5月1日: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2017年5月2日-5月20日:完成论文定稿;2017年5月25日:毕业论文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