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指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在保护对象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主要生长繁育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水域滩涂和必要的土地,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对众多重要水产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太湖银鱼翘嘴红鲌秀丽白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境内,含太湖胥湖水域和太湖东西山之间水域。主要保护对象是太湖银鱼、翘嘴红鲌、秀丽白虾等太湖特有珍惜水生生物资源。
太湖银鱼,其银鱼是银鱼科鱼类的总称,隶属于辐鳍鱼纲,胡瓜鱼目。在太湖地区主要的银鱼种类有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乔氏短吻银鱼(Salangichthys jordani)、陈氏短吻银鱼(Salangichtys tangkahkeii)和短吻间银鱼(Hemisalanx brachyrostris)。银鱼营养丰富,经济较值较高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素有“水中白金”美誉,作为太湖三白之一的太湖银鱼更是名扬海内外。国内目前研究,对于银鱼的生物学习性,生长因子以及所处不同水域水体的环境因子研究较为广泛,资源变迁相关研究相对较少。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e)鲌属。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我国淡水捕捞渔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翘嘴鲌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太湖水体中重要的名贵经济鱼类。翘嘴鲌是大型肉食性鱼类能摄食水体中的小型鱼类,控制其种群发展,减轻小型鱼类对水体浮游生物的压力,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上世纪的过度捕捞易导致太湖地区翘嘴红鲌资源产量的严重下降,种群表现小型化,低龄化现象。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采集太湖银鱼、翘嘴红鲌、秀丽白虾国家种质资源实验区与核心区内鱼类资源样本,通过对其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组成以及区保护区内鱼类生物学特征分析,通过对水域内优势种的确立,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以及分级评价,追踪保护区与核心区内的鱼类种群结构的资源变化,对有效保护太湖银鱼、翘嘴红鲌、秀丽白虾种质资源,同时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 1太湖银鱼、翘嘴红鲌、秀丽白虾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与实验区的鱼类资源现场调查采样,生物学指标测定。 2 渔业群落结构组成现状(鱼类区系、群落结构、保护物种资源现状); 3 群落结构评价:通过调查采样结果分析保护区优势种,群落多样性评价。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保护区内的渔获物的组成与生物学分析,对水域内优势种的确立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及分级评价,以及对太湖银鱼、翘嘴红鲌、秀丽白虾的季节性资源变化的分析。
|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鱼类资源调查方法依据:《内陆自然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手册》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采集太湖银鱼、翘嘴红鲌、秀丽白虾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区与核心区内鱼类资源样本,通过对其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组成以及区保护区内鱼类生物学特征分析,通过对水域内优势种的确立,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以及分级评价,追踪保护区与核心区内的鱼类种群结构的资源变化,对有效保护太湖银鱼、翘嘴红鲌、秀丽白虾种质资源,同时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从2019-2020年度,进行太湖银鱼、翘嘴红鲌、秀丽白虾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区内进行样品采集活动,分别在2019年8月31号、2019年11月10号、2019年2月以及2019年5月进行春夏秋冬四季采样。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