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因为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科技进步扩大就业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外部融资环境的制约和自身的局限性,中小企业始终存在融资约束。于是,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数字金融,旨在为社会各阶层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特别是为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等被传统金融忽视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数字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而言,具有可获得性更高、产品和服务覆盖面更广、可持续性更强等优 点,有利于让各地区都能平等地利用金融资源,以促进经济水平的进步。数字技术为克服金融的困难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因为数字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千万甚至数亿用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大大降低了客户获取成本和风险控制成本,提高金融发展的可行性,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城市,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趋缓,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也均能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且数字金融使用深度的影响更为明显,这意味着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从规模扩张向与实体产业更深层次融合推进,将更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首先,数字金融发展,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拓展了企业融资来源和数量。数字金融利用技术手段丰富了金融服务的场景,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因此,大量分散、小规模资金以相对高效的方式被吸纳进金融市场中。其次,数字金融提高了企业融资可得性。与传统银行申请周期较长,短时间难以变现相比,数字金融企业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一是不需要直接见面,二是没有抵押资产同样可以做风控。直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不同行业、企业、个人行为数据进行抓取,整合有关企业信用的信息,建立可靠的第三方征信体系,改善了企业在市场中的信息状况。再次,不同类型的企业面对的融资困境程度不一,针对中小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数字金融具有精准施策优势。借助技术优势,能精准评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企业生产数据,开展以生产经营数据为抵押的融资模式。金融机构可借助互联网公司搭建产业链金融平台,盘活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基于大型企业的信用资质,通过供应链金融加速帮扶中小企业融资。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陈秀英(2021)梳理相关文献,从信息获取、声誉建设和融资匹配等方面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平台对比传统融资机构的服务优势,进而得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结论。
黄锐、赖晓冰、赵丹妮、汤子隆(2021)认为数字金融发展对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至关重要,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缓解效应将得到显著加强; 在考虑到企业自身属性的条件下,数字金融发挥的融资缓解效果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进一步地,数字金融不仅能通过改善融资结构和市场化水平等宏观路径缓释企业融资约束,也能借助降低企业融资费用和杠杆水平等微观路径缓解融资约束。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进度
1、本学期放假前(2022年1月),进行基础材料的收集(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5篇,其中必须有一定数目的近三年的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为撰写论文找准恰当的切入点,完成开题报告,提交指导教师。
2、2022年4月10日前,按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1] 郭峰、王靖一、王芳、孔涛、张勋、程志云,2019,“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展: 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工作论文》。
[2] 刘莉亚、何彦林、王照飞、程天笑,2015,“融资约束会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吗? ——基于微观视角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金融研究》,第 8 期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