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背景下互联网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2 11:37: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数字乡村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而互联网使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稳步推进“互联网 ”计划,有助于未来互联网和农业的有机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政府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随着互联网在居民生活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程度不断加深,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及居民日常生活产生了普遍的影响。面对扶贫问题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历史转变,“互联网 ”新业态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我国“精准扶贫”过程中不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互联网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很有必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在大力推进“数字乡村”与“互联网 ”背景下,本文基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双重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探究互联网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并给出经验证据,对2022年拓宽互联网减贫路径,建立应对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引言和文献综述(1)选题的理由及意义(2)文献回顾(3)研究计划、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二部分: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实况(1)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的发展趋势(2)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水平的地区差异第三部分:农村数字经济的收入效应(1)绝对贫困视角下互联网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2)相对贫困视角下互联网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3)农村数字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结构效应第四部分:互联网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1)按社会经济地位划分(2)按国家和地区划分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产业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引发经营模式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并且带动宏观经济的蓬勃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居民就业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创业机会增加经营性收入。例如,刘晓倩、韩青等(2018)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发现使用互联网会使农村居民的年收入提高3911.63元,以及互联网使用扩大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其贡献率为12.6%。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徐晓卉(2018)认为互联网能够传播农业信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收入。周洋、华语音(2017)和周广肃、樊纲(2018)发现,互联网使用可以使家庭创业概率分别增加 3.83%和3%。左孝凡等(2020)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对低收入农民群体增收效应更加明显,从而有利于消除农村居民相对贫困。

除此之外,“互联网 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农村电商的基础,进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Nakasone等(2014)通过Fields分解法指出在“互联网 农业”模式下,农产品销售能得到极大促进,进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Navarro(2010)通过ESR模型,研究得出互联网使用发达地区农产品生产及销售都能得到显著提高。Tsai(2001)发现互联网能加快信息发展,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传播,进而推动农产品销售。综合国内外研究,新形态下,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各行业的生产、管理、营销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进而对居民收人产生重要的影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0月25日-2022年11月15日:完成选题 2、2022年11月16日-2022年1月8日: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1月9日-2022年1月18日: 上交详细的论文提纲,等待老师的指导意见 4、2022年4月10日前:完成初稿: 5、2022年5月16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6、2022年6月10日前:完成所有资料的整理、论文的再修改和装订,并准备好参加学院组织的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周勍. 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

[2]苏文雯.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政策满意度评估[D].西北师范大学,2020.

[3]丁璐. 东台市政府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