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识别的街道步行环境改善设计开题报告

 2023-12-11 16:22:4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1]同样强调要加快“绿色城市”建设。

步行友好性是实现绿色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

在全球发展健康城市和城市步行化理念的影响下,加强我国城市街道环境的健康导向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文明水平与宜居程度的衡量准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针对目前道路图像收集零散,内容复杂等问题,拟建立一种基于图像识别进行步行环境的图像收集与处理分析。

对步行环境对于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分析,并对步行环境改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了解步行性内涵,探讨街道环境对步行行为的影响效应,将内在因素-外部环境理论引入到街道步行性评价中。

(2)通过相机或百度地图开放平台获取实地街道影像数据;结合街景影像采用DeepLab模型与语义分割算法对街道步行环境进行图像识别和分类,识别街道步行设施覆盖率、绿视率、界面封闭系数等街道步行环境特征;从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1]同样强调要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步行友好性是实现绿色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在全球发展健康城市和城市步行化理念的影响下,加强我国城市街道环境的健康导向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文明水平与宜居程度的衡量准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街道环境识别自动化成为必然趋势,计算机视觉技术凭借着无损检测、高效、高精度等特点开始被应用于识别街道环境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城市中进行大规模的道路建设,小汽车无限制的发展,使得城市变成了汽车的城市,街道变成了汽车的空间。机动车不仅威胁着步行者的安全,也使得人们丧失了所需要的休闲步行空间,人们在步行中变得冷漠机械。于是,人们呼唤步行空间的回归,渴求步行环境的改善。目前,国际上已将城市中大规模步行系统的建设看成是创造人性化城市的重要一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四、方案(设计方案、研制方案、研究方案)论证

首先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了解步行性内涵,探讨街道环境对步行行为的影响效应,将内在因素-外部环境理论引入到街道步行性评价中。探究不同环境对居民出行行为特征的影响,能够明确居民的需求,也是进一步改善、优化步行环境的重点内容,本研究以南京市为研究范围,以街段为研究单元,分析街道步行环境质量特征,将环境特征分为三个层级,7个环境属性,选取人行道有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周次

工作内容

第1周

按照指定的英文原文完成不少于三千字的文献翻译及时检查并按时提交检索专业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2~3周

根据开题报告中所列出的内容,完成论文的详细提纲。

4~5周

根据论文的具体思路,梳理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获取实地街景影像。

第6周

运用DeepLab对街景影响进行图像识别。

7~9周

构建步行评价模型。

10~11周

提出街道步行性提升策略研究,总结整理研究成果,完成论文初稿。

第12周

修改论文,请导师指导,然后进行论文规范性检查,完善论文

第13周

毕业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成册,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第14周

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