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组成部分是森林,森林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维系生态平衡的支柱力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是森林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各种服务,是与其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评估是经济学以及生态学领域所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11]。森林生态系统不但提供了食物和纤维,产生了大量的直接经济价值,而且产生了更为可观的间接经济价值。诸如涵养和净化水源价值,保持水土价值,固碳释氧价值,改善小气候价值,森林积累营养物质价值,和净化大气价值等调节服务价值,又如产生文化多元性,教育价值,灵感,美学价值,地方感,文化遗产价值,消遣和生态旅游价值等文化服务价值。合理有效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制度保障。随着人类生产力提高,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面系统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创新与观念急需更新。经过不断努力探索,专家学者们已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分类、经济价值,生态效益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充实和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并正在进一步探讨评估理论和评估方法。但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套针对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统一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所产生的价值认识大多局限于可直接计量的直接经济价值。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森林生态系统所产生的更多的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却难以量化。森林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价值只是森林生态[1]系统价值的一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产生的间接经济价值远大于其直接经济价值。分析与评估某一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所产生的价值,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生态建设的实施,环境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江苏省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整体、系统、科学地评估其森林生态系统所产生的价值以及拟定保护规划方案,对整个江苏省的生态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性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16][17]。 二、研究目的 1、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研,结合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的进展状况,同时依据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对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进行评估; 2、依据生态系统评估框架(以下简称MA框架),建立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服务的评估框架体系[17]; 3、通过对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的估算,为结合生态效益的GDP核算提供支持,为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8]。 三、研究意义 1、通过对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各种价值开展的评估研究,为有着相同结构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2、通过对评估结果的研究,来验证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方法和评估框架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3、通过对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评估,有助于认识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全方位服务,有助于认识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巨大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们对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4、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是维持生态系统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作用的正确认识决定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所以其实质就是将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相结合,因此对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4]。 |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四、研究内容[19][23][24] 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的功能,同时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也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经。本文研究的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研究属于应用基础研究,要求依据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解译资料,计算溧阳市林地结构及林相变化; (2)运用谢高地等学者的方法,识别并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 (3)根据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要求,从主导生态功能保护角度制定生态保护方案,建立生态修复项目清单,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从而实现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目标。 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及保护方案大致提纲为: 1、总则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4研究内容 1.5技术路线 1.6国内外研究现状 2、溧阳市概况(图1.2) 2.1自然地理概况 2.2社会经济概况 2.3生态文明建设概况 3、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分类[12][13](图3) 3.1森林生态系统评估框架 3.2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分类[5] 3.2.1供给服务 3.2.2调节服务 3.2.3文化服务 3.3森林生态系统价值 3.3.1基于MA框架的森林生态系统价值分类 3.3.2直接经济价值 3.3.3间接经济价值 4、价值评估体系构建[4] 4.1数据来源 4.1.1数据收集方法 4.1.2基础资料搜集 4.1.3外业数据采集 4.2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体系构建[7][8][20](图4) 4.2.1指标选取原则 4.2.2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体系 4.2.3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货币价值估算方法 5、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估算[3][6][10][21][22](图5) 5.1直接经济价值估算 5.1.1森林立木价值 5.1.2非木质林产品价值 5.1.3薪炭林价值 5.1.4花卉植物价值 5.2间接经济价值估算 5.2.1调节服务价值 5.2.1.1涵养和净化水源价值 5.2.1.2保持水土价值 5.2.1.3固碳释氧价值 5.2.1.4净化大气和改善小气候价值 5.2.1.5积累营养物质价值 5.2.2文化服务 5.2.2.1文化价值分析 5.2.2.2文化价值评价 6、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方案(图6.7.8) 7、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附录 致谢 五、预期目标 1、研究成果: ① 规划文本一套(15000字 ) ② 规划图纸一套(6张A3幅面 ) ③ 专业文献翻译(5000字 ) 2、研究成效: ① 从理论到实证,构建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方案; ② 加快恢复溧阳市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为溧阳市迎来一个“生机的春天”。
|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六、研究方法[15] 整体的流程是先用MA框架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然后构建评估体系,接着进行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的估算,通过对评估结果的研究,来验证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方法和评估框架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最后制定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相关保护方案。 具体的流程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主要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费用分析法、旅行费用法和替代花费法等。《规范》中系统整合了上述方法,统一了森林生态系统实物量评估公式及相应的价格参数。在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的基础上,参照《规范》中提供的计算公式,结合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特点,采用空间分析与可视化方法,对溧阳市森林生态系统多项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定量评估[2][9]。 七、步骤[1]
(附件) |
4. 参考文献
八、参考文献 [1]. 李文华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苏少川,廖旺顺等.建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4,34(1):73-77. [3]. 齐丹坤,基于生态区位系数的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D]. [4]. 孟祥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框架体系与标准化研究[D] [5]. 张永利,杨锋伟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 [6]. 胡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D]. [7]. 王晓宏.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评估[D]. [8]. 冯茹.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D]. [9]. 赵景柱,徐亚骇,肖寒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13个国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3(1):121-127. [10].张云玲.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D]. [11].米锋,李吉跃,杨佳伟.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6):77-83. [12].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653-640. [13].张桂莲.上海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与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6,14(3):33-38. [14].冯育青,陈月琴,陶隽超.苏州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华东森林经理,2009,23(1):37-43. [15].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6].尹飞.遂昌县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浙江农林大学,2011. [17].李兰英,刑红,吴英俊,龚笑飞,李浪.基于MA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以浙江省遂昌县为例.2012. [18].陈花丹,郭国英,岳新建,严洪等.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2018. [19].黄蓉,李新,黄振旭.溧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2009. [20].仲启诚,张贵莲,崔心红.崇明三岛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2018. [21].薛冰,肖骁,李春华,李京忠.基于空间分析的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2019. [22].肖中琪,张毓涛,李吉玫.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2019. [23].吕寅超.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城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苏州科技大学.2019 [24].徐华连,高伟龙,陈思,陈德超.基于GIS的苏南地区城市生态空间划定——以苏州市为例.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学杂志.2020. |
5. 工作计划
九、具体进度安排
(1)第1~3周:收集资料,总结有关研究进展,了解相关理论和案例;完成开题报告; (2)第4~6周: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基础资料与图件,完成设计详细提纲;(3)第7~9周:对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完成论文初稿;(4)第10~12周:补充调查资料,修改设计方案;(5)第13~15周:继续完善文本和图件; (6)第16~17周:定稿,完成设计的打印、装订,提交全部成果,论文答辩。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