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枯水作为一种极端水文事件,对水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枯水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给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带来了严峻挑战。
淮河作为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其上游地区地形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影响的加剧,枯水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枯水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枯水识别与指标选取:国内学者针对不同区域水文特征,发展了多种枯水识别方法,如基于流量过程线的阈值法、累积距平法等,并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研究目的的枯水指标,如枯水量、枯水期、枯水频率等[1]。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淮河上游紫罗山流域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流域内水文、气象等相关数据,采用多种水文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紫罗山流域的枯水频率特征及退水规律进行系统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基于历史水文数据的枯水识别与指标选取:分析紫罗山流域水文特征,选取合适的枯水识别方法,确定枯水指标,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数据处理、模型模拟和结果分析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文献分析: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枯水频率特征及退水规律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借鉴。
2.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淮河上游紫罗山流域近几十年的水文、气象等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3.枯水频率分析:采用合适的枯水识别方法,确定研究区域的枯水指标,并分析其统计特征。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将枯水频率分析与退水规律分析相结合,探讨不同枯水频率下退水规律的差异性,揭示枯水频率对退水过程的影响,为更全面地认识枯水特征提供新的视角。
2.结合淮河上游紫罗山流域的具体特征,分析流域枯水的时空演变规律,揭示其成因机制,并预测未来枯水趋势,为该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3.尝试建立基于退水特征的枯水预测模型,为提高枯水预测精度提供新的思路。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王随继,张建云,刘苏峡,等.基于Copula函数的汉江上游枯水特征及影响研究[J].水资源保护,2020,36(01):14-21,34.
2.夏军,张强,刘星才.基于Budyko假设的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归因分析[J].水资源保护,2020,36(05):1-8.
3.张婷,张建云,王随继,等.基于TVP-Copula函数的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情景模拟[J].水资源保护,2021,37(05):15-2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