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实验意义
白桦脂酸(Betulinic aid,BA)是一种五环三萜酸,主要从白桦树皮中提取。
近年来研究表明白桦脂酸对20多种不同的肿瘤细胞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抑制作用,同时有良好体内抗肿瘤活性,并且通过多种机制诱导细胞死亡,例如:诱导细胞调亡、抑制血管生成、阻碍细胞周期、抑制入侵和迁移、逆转多药耐药、免疫调节、自噬等。其次,白桦脂酸还能够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线粒体,间接抑制ATP依赖型P-gp外排泵,抑制P-gp对于抗肿瘤药物外排;不仅如此,白桦脂酸在诱导肿瘤凋亡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不显示细胞毒性。但其水溶性差(21 ug/mL),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实验拟将白桦脂酸制备为纳米混悬剂,通过优化工艺,制备不同粒径白桦脂酸纳米混悬剂,以增加其溶解度和溶出速率,达到提高药物体内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作用。通过不同粒径对于半衰期影响的相关文献查阅进行总结,纳米混悬剂经口服或注射给药后,随着粒径(20-900 nm)的增大药物溶出速率显著增加,半衰期有所延长,生物利用度有一定程度提高。并且本实验辅料用量少、制备工艺简单,在提高药物制剂的安全性的同时也表现出较高的载药量,便于工业化生产。
二、实验内容
2. 文献综述
纳米混悬剂的制备
田贻婷
摘 要:纳米混悬剂作为一种中间剂型,可以进一步制备为适合口服、注射或其他给药途径的药物剂型,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纳米混悬剂粒径小、载药量高,特别适合大剂量、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和注射给药。本文综述纳米混恳剂的制备工艺及特点,为纳米药物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讨论和参考依据。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一.实验方案
本研究选取白桦脂酸,以纳米混悬剂为提高溶解度的关键技术,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白桦脂酸纳米混悬剂,考察了均质压力及均质循环次数对纳米混悬剂粒径的影响,通过工艺优化,制备了三种粒径的白桦脂酸纳米混悬剂。对三种纳米混悬剂进行物理表征,包括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放置稳定性、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子形态、差示量热扫描仪(DSC)观察晶型变化;在漏槽条件下对BA溶液和三种不同粒径BA纳米混悬剂的体外溶出行为进行考察。
1.1 不同粒径白桦脂酸纳米混悬剂的制备
4. 工作计划
2022年12月:查阅资料、确定方案;
2022年 1 月:不同粒径白桦脂酸纳米混悬剂的制备;
2022年 2 月:放置稳定性实验;
5. 难点与创新点
由于白桦脂酸在水中溶解度小,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课题采用以高压均质法、并以P188和卵磷脂为稳定剂将白桦脂酸制备成为不同粒径的纳米混悬剂,能够有效解决白桦脂酸载药量低、溶出度低、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