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内容
苏茵解毒颗粒由苏叶、茵陈、失笑散(蒲黄和五灵脂)、六月雪、土茯苓、红花、制大黄、生牡蛎、茯苓、生黄芪、酒萸肉12味药组成。本实验主要运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的饮片进行定性鉴别。并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苏茵解毒颗粒中君药紫苏叶中紫苏醛和茵陈中绿原酸的含量。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综合评估苏茵解毒颗粒的定性、定量标准。
二.意义
2. 文献综述
苏茵解毒颗粒的定性、定量标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苏茵解毒颗粒是江苏省中医药肾科临床检验方,具有益肾解毒之功效,主要用于慢性肾衰竭的干预和治疗,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对苏茵解毒颗粒处方中12味药材的来源、主要化学成分、薄层色谱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综述,为苏茵解毒颗粒的定性、定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苏茵解毒颗粒;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普法;质量研究
苏茵解毒颗粒是江苏省中医药肾科临床经验方,主要用于慢性肾衰竭的干预和治疗,该方由紫苏叶、茵陈、失笑散(蒲黄和五灵脂)、六月雪、土茯苓、红花、制大黄、生牡蛎、茯苓、生黄芪、酒萸肉12味药组成,具有益肾解毒之功效。本次实验主要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处方中每味药材的来源、主要有效成分和理化性质,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该制剂中的10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该制剂中君药紫苏叶主要成分紫苏醛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君药茵陈的主要成分绿原酸的含量,反复实验,建立苏茵解毒颗粒的定性、定量标准,为药品质量检查提供方法支持,为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1.各味药的来源、主要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1.1紫苏叶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1]]。
紫苏叶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类等。挥发油主要有紫苏醛、柠檬烯、紫苏酮、香薰酮、紫苏烯、反柠檬醛、薄荷烯酮等;黄酮类主要有芹菜素、芹菜素-7-葡萄糖苷等;有机酸类包括脂肪酸、酚酸等,主要有迭香酸、肉桂酸等。还有其他化学成分,如氨基酸、香豆素类化学成分。
紫苏叶指标性成分为紫苏醛,为无色至浅黄色有辛香香气液体,分子式C10H14O,分子量150.22,相对密度0.9772~0.9932,折光率 1.4914~1.5132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氯仿、苯和石油醚。
1.2茵陈
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蓄Artemisia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嵩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2]]。
茵陈提取物主要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色原酮类、有机酸类、烯炔不饱和烃类与挥发油类等成分。茵陈中的香豆素类成分主要为简单香豆素和呋喃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醇的糖苷和苷元,茵陈中含有多种有机酚酸类化合物,主要为绿原酸、咖啡酸等[[3]]。
本实验采用绵茵陈为实验材料,故其指标性成分为绿原酸,半水合物为针状结晶(水),110℃变为无水化合物,熔点208℃,分子式C16H18O9,分子量354.31,25℃水中溶解度为4%,热水中溶解度更大,易溶于乙醇及丙酮,极微溶于醋酸乙酯,难溶于三氯甲烷、乙醚、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1.3蒲黄
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剪取雄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4]]。
目前,从蒲黄中分离得到的有黄酮类,甾醇类,烷烃类,有机酸类,多糖类以及鞣质等化学成分。黄酮类主要有香蒲新苷、柚皮素、槲皮素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甾醇类有β-谷甾醇,烷烃类有二十五烷,有机酸有琥珀酸,多糖类有阿拉伯糖和木糖[[5]]。
蒲黄的指标性成分为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和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分子式C28H32O16,分子量624.55。香蒲新苷为无定形粉末,分子式C34H42O20,分子量770.00,熔点148~150℃,易溶于水、甲醇、可溶于乙醇,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等。
1.4五灵脂
本品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Trogopterusxanthipes Milne-Edwards的干燥粪便。每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根据外形的不同分为灵脂块及灵脂米[[6]]。
五灵脂中主要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挥发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脂肪酸及其它成分[[7]]。三萜类化合物主要托马酸-3-氧-顺-对香豆酸脂、坡膜醇酸、托马酸-3-氧-反-对香豆酸酯、马斯里酸-3-氧-反-对-香豆酸酯、三对节酸等;含氮化合物有尿嘧啶、6-氧嘌呤、尿囊素、L-酪氨酸;有机酸类有五灵脂酸、苯甲酸、3-蒈烯-9,10-二羧酸、原儿茶酸、间羟基苯甲酸;挥发性成分主要有正四十一烷醇、香紫苏醇、棕榈酸等[[8]];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扁柏双黄酮和穗花杉双黄酮[[9]]。脂肪酸主要有十四碳二酸、亚油酸、棕榈酸等[[10]];其它还包括无机盐、二萜类、鞣质[[11]]、维生素及树脂等[[12]]。
五灵脂的指标性成分为原儿茶酸,别名3,4-二羟基苯甲酸,白色至褐色结晶性粉末,在空气中变色,分子式:C7H6O4,分子量154.12,密度1.54g/cm3,熔点约200℃(分解)。溶于水、乙醇、乙醚。
1.5六月雪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六月雪Serissaserissoides(DC.)Druce或白马骨Serissa foetidaComm.的干燥全株。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晒干[[13]]。
六月雪主要含有挥发油类、甾体类及萜类、木脂素类、醌类[[14]]。挥发油类主要有甲基亚麻酸酯,石竹烯,2-甲氧-4-乙烯基苯酚,3-己烯-1-醇,乙苯,库贝醇,1b,5,5,6a-tetramethyl-octahydro-1-oxa-cyclopropa[a] inden-6-one, δ-9(10) -四氢广木香内酯-1-酮, 大根香叶酮D以及5-丙酰基-2-氯-苯乙酸甲酯等;木脂素类主要有5-乙酰基-6-羟基-2-异丙烯苯并呋喃与5-乙酰基-6-羟基-2-丙酮苯并呋喃[[15]]、谷甾醇-3-0-葡萄糖苷[[16]];醌类主要有3-羟基-1,2-二甲氧基蒽醌、1,2,4-三甲氧基-3-羟基-6-甲基蒽醌、大黄素等[[17]];甾体类和萜类主要有齐墩果酸、齐墩果酸的乙酰化物和β-谷甾醇、豆甾醇[15]、熊果酸[[18]]、车叶草苷[[19]]。
六月雪的指标性成分为熊果酸和车叶草苷。熊果酸高含量为有光泽的棱柱状(无水乙醇)或细毛样针状结晶(稀乙醇),低含量为棕黄色或黄绿色粉末,具特殊的气味,易溶于二氧六环,吡啶,溶于甲醇、乙醇、丁醇、丁酮,略溶于丙酮,微溶于苯、氯仿、乙醚,不溶于水和石油醚。车叶草苷为斜状结晶(乙醇或丙酮),分子式C18H22O11,分子量414.38,熔点131~132℃,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二氧六环、吡啶及醋酸,几乎不溶于乙醚、苯、氯及石油英。
1.6土茯苓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Roxb. 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20]]。
土茯苓含多种化学成分,有糖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黄酮和黄酮苷类、甾醇类、皂苷类及挥发油等。糖类主要是己糖和淀粉等;有机酸类主要有琥珀酸、棕榈酸、阿魏酸、莽草酸、油酸、亚油酸等;苯丙素类主要3,5,4'-三羟基芪(白藜芦醇,3,5,2',4'-四羟基芪,2,4,3',5'-四羟基芪(氧化白藜芦醇);黄酮及黄酮苷类有赤土茯苓苷、异黄杞苷、落新妇苷、新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土茯苓苷、槲皮素、(-)表儿茶精;皂苷类有薯蓣皂苷、提果皂苷、(2R、3R)-花旗松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4,6-三羟基苯乙酮-2, 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3,4-二羟基苯乙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8,8'-双二氢丁香苷元葡萄糖苷、白藜芦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正丁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正丁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甾醇类有谷甾醇、胡萝卜苷[[21]];挥发性成分主要有棕榈酸,萜品烯-4-醇,亚油酸,正壬烷,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α-雪松醇,甲基棕榈酯[[22]];无机元素Ca、Mg、Fe、Mn、Cd 等元素含量较高,K、Cu、Zn等元素含量相对较低[[23]]。
土茯苓的指标性成分为落新妇苷,无色结晶,分子式C21H22O11,分子量450.408,熔点180℃,易溶于沸水,几乎不溶于乙醚。
1.7红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 Carthamustinctorius L. 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24]]。
红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醌式查尔酮苷类、黄酮类、亚精胺类、生物碱类、倍半萜类类、有机酸类、烷基醇类、多炔类和甾体类等[[25]、[26]]。红花的黄酮类成分包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以及查尔酮;红花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主要以羟色胺类衍生物为主;从红花中分离得到的聚炔以十三碳和十碳化合物为主;亚精胺类为含有三个香豆酰基的亚精胺衍生物;倍半萜有二氢红花菜豆酸3-0-β-D葡萄糖苷和roseoside[[27]];有机酸包括油酸、亚油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丁二酸、阿魏酸等。
红花的指标性成分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黄色结晶粉末,分子式C27H32O16,分子量612.53,沸点1015.8℃,可溶于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
1.8制大黄
本品为寥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或药用大黄 Rheum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28]]。
大黄的有效化学成分为蒽醌类、蒽酮类、二苯乙烯类、多糖类及鞣质类等[[29]]。蒽醌类成分主要有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土大黄素、异大黄素、虫漆酸D、大黄酸苷A-D、大黄酸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酚葡萄糖苷等;蒽酮类主要有大黄二蒽酮 A,B,C,掌叶二蒽酮 A,B,C和番泻苷A~F 等;二苯乙烯类主要有3,4,3',5'-四羟基茋-3-葡萄糖苷、4,3',5 '-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4,3',5'-三羟基茋-4( 6″没食子酰基) -葡萄糖苷等,而药用大黄仅含4,3',5'-三羟基芪-4-葡萄糖苷[[30]];大黄根和根茎中含有DHP-I酸性多糖和DHP-2 酸性多糖,多糖主要由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来苏糖、半乳糖醛酸等成分组成;大黄中还有鞣质类、苯丙酮类、有机酸类、萘苷类成分[[31]]。
制大黄的指标性成分为芦荟大黄素,橙色针状结晶(甲苯)或土黄色结晶粉末,分子式C15H10O5,分子量270.2369 ,熔点223~224,易升华,可溶于乙醛、苯、热乙醇、稀氨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水溶液,易溶于热乙醇,在乙醚及苯中呈黄色,,氨水及硫酸中呈绯红色。大黄酸,咖啡色针晶,升华后为黄色针晶,分子式C15H8O6,分子量284.22,熔点321~322℃,不溶于水,能溶于吡啶、碳酸氢钠水溶液,微溶于乙醇、苯、氨仿、乙醚和石油醚。大黄素,橙黄色长针状结晶(丙酮中结晶为橙色,甲醇中结晶为黄色),分子式C15H10O5,分子量270.24,熔点256℃~257℃,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及碱溶液,氨溶液中显樱红色。大黄酚,六方形或单斜形结晶(乙醇或苯),分子式C15H10O4,分子量254.23,熔点196℃,升华,几乎不溶于水,略微溶于冷醇,易溶于沸乙醇,溶于苯、氯仿、乙醚、冰醋酸及丙酮等,极微溶于石油醚。大黄素甲醚,金黄色针状结晶,分子式C16H12O5,分子量284.27,熔点为203℃~207℃,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冷乙醇,易溶于沸乙醇,溶于苯、氯仿、 乙醚、丙酮、冰醋酸、氢氧化钠及热碳酸钠溶液,极微溶于石油醚。
1.9生牡蛎
本品为牡蟠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mberg、大连湾牡蛎 Ostrea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全年均可捕捞,去肉,洗净,晒干[[32]]。
生牡蛎的主要成分和指标性成分都为碳酸钙,白色微细结晶粉末,分子式CaCO3,分子量100.09,熔点1339℃,溶于稀酸,几乎不溶于水。
1.10茯苓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33]]。茯苓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茯苓多糖、茯苓三萜( 茯苓酸、土莫酸等) 、树胶、蛋白质和脂肪酸等[[34]][[35]][[36]][[37]][-[38]];茯苓多糖主要有D-Glucan 类均多糖,由果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等组成的杂多糖,多为1→3 连接[[39]];葡聚糖的均多糖,如PCSG、PCS3-Ⅱ、PCM3-Ⅱ、Pi-PCM3-Ⅰ、Pi- PCM4-Ⅰ、PCM3-Ⅰ、Pi-PCM1、Pi-PCM2、Pi-PCM3-Ⅱ、Pi-PCM4-Ⅱ、PC-Ⅱ[[40]]。茯苓三萜主要有羊毛甾-8-烯型三萜、羊毛甾-7,9( 11) -二烯型三萜、3,4-开环- 羊毛甾-7,9( 11) -二烯型三萜[[41]].、3,4-开环-羊毛甾-8-烯型三萜[[42]]。茯苓中还有其他多种化合物,如甾醇、脂肪酸、树胶、卵磷脂、蛋白质等[[43]]。
1.11生黄芪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苗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英黄苗Astragalus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44]]。
其主要成分包括黄酮、多糖、皂苷及氨基酸等[[45]]。黄酮类主要有山奈酚、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熊竹素、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二甲氧基异黄酮、异黄烷苷、二甲氧基二氢异黄酮、红芪木脂素、异甘草素、二甲氧基异黄烷、二异戌烯基异黄酮[[46]];多糖类主要有黄芪多糖I、II、III,杂多糖AH-1、AH-2[[47]];皂苷类是黄芪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主要有黄芪苷I,II,III,IV,V,VI,VII,异黄芪苷I,II,IV及大豆皂苷I等。除大豆皂苷I、黄芪皂苷VllI外,其余均以9,19-环羊毛脂烷型的四环三萜皂苷类为苷元,总称为黄芪皂苷或黄芪总皂苷;黄芪中含有多达25 种氨基酸[[48]`[49]],如γ-氨基丁酸、天冬酰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其中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50]]。黄芪中还含有微量元素、甾醇类物质、叶酸、亚麻酸、亚油酸、甜菜碱、胆碱、咖啡酸、香豆素、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P、淀粉E等[[51]]。
生黄芪的指标性成分为黄芪甲苷,白色结晶粉末,分子式C41H68O14,分子量784.97,熔点295~296℃,稍溶于甲醇,几乎不溶于乙酸乙酯、丙酮及水,乙醇加热溶解,放冷后易析出。
1.12酒萸肉
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52]]。
酒萸肉主要成分为糖类、有机酸及其酯类、环烯醚萜苷类、鞣质等。糖类主要有葡萄糖、果糖、蔗糖、配糖体等;有机酸及其酯类主要有没食子酸、酒石酸、苹果酸、2α-羟基熊果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等;环烯醚萜类主要有莫诺苷、马钱素、马鞭草苷、獐牙菜苷等;鞣质主要有水扬梅素D、2,3-二-氧-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6-三-氧-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3,6-四-氧-没食子酰-β-D-葡萄糖、特里马里Ⅰ等;还有β-谷甾醇、5,5′-二甲基糠醛醚、5-羟甲基糠醛等[[53]]。
酒萸肉的指标性成分为马钱苷和莫诺苷。马钱苷高含量为单体白色结晶粉末,随着马钱苷含量升高由红棕色至浅黄色逐渐变浅,为无定型粉末,分子式C17H26O10,分子量390.38,熔点105~108℃,水中极易溶解,较少溶于96%乙醇中,微溶于无水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乙酸乙酯、丙酮和氯仿。莫诺苷,白色结晶粉末,分子式C17H26O11,分子量402.38,溶于甲醇,乙醇,热水,几乎不溶于乙酸乙酯。
2.TLC鉴别
2.1紫苏叶的TLC鉴别
称取紫苏叶粉末70g,置于1000mL圆底蒸馏瓶中,加入pH4.8柠檬酸缓冲液600mL,加入1%原料质量的纤维素酶,充分振摇混合后置50 ℃水浴浸泡2 h[[54]、[55]],间歇搅拌,进行酶解预处理。乙醚作萃取剂,37 ℃恒温水浴,同时蒸馏萃取4h,取出乙醚萃取液,分液漏斗油水分离,加无水硫酸钠约15g,静置脱水后,40 ℃减压浓缩,待溶剂挥干后,得少量气味芳香的浅黄色澄清液体,精密称重。加入10ml正己烷,密封,保存于4℃冰箱,备用[[56]]。取挥发油,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10μl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另取对照药材70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紫苏醛对照品,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10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1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无干扰[1]。
2.2茵陈的TLC鉴别[2]
取本品粉末0.5g,加50%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另取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无干扰。
2.3六月雪的TLC鉴别[13]
车叶草苷的鉴别 取本品药材粉末0.25 g,加甲醇2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另取对照药材0.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车叶草苷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 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经活化后的硅胶G 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水三乙胺(3∶3.5∶1∶1.5∶0.5∶1) 为展开剂,置浓氨试液预饱和20min 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 λ =365nm) 下检视,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无干扰[[57]]。
齐墩果酸的鉴别 称取剪碎的本品5g以石油醚( 60~90℃ )提取3次,石油醚层合并,挥去溶剂,加甲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另取六月雪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液10μl,对照品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自制)。以环已烷丙酮( 3∶1)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5cm,取出吹干,喷以10%硫酸乙醇液于105℃烘烤约5min。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紫红色斑点,阴性无干扰[[58]]。
2.4土茯苓的TLC鉴别[20]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另取对照药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落新妇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3∶32∶9)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放置5分钟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无干扰。
2.5红花的TLC鉴别[24]
取本品粉末0.5g,加80%丙酮溶液5ml,密塞,振摇15分钟,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另取红花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羟基红花黄色素A,加80%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甲醇(7∶2∶3∶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无干扰。
2.6制大黄的TLC鉴别[28]
取本品粉末0.lg,加甲醇20ml,浸泡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加热回流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振摇提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阴性无干扰。
2.7生牡蛎的TLC鉴别[32]
取本品粉末2g,加稀盐酸15ml,即产生大量气泡,滤过,滤液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10,静置,离心(转速为每分钟12000转)10分钟,取沉淀置15ml安瓿中,加6.0mol/L盐酸10ml,150C水解1小时。水解液蒸干,残渣加10%异丙醇-0.1mol/L盐酸溶液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另取牡蛎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丙无水乙醇0.5%茚三酮丙酮溶液(40∶14∶12∶5∶4∶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无干扰。
2.8茯苓的TLC鉴别[3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另取茯苓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乙醇(4∶1)混合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阴性无干扰。
2.9生黄芪的TLC鉴别[44]
取本品粉末3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加于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5g,内径为1015mm)上,用40% 甲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另取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2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阴性无干扰。
2.10酒萸肉的TLC鉴别[5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酸乙酯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另取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1ml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5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淸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另取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莫诺苷对照品、马钱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2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淸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含量测定
一般中药制剂中须对制剂中君药、贵重药品、毒性药品进行含量测定。苏茵解毒颗粒中无名贵、毒性药品,所以只采用气相色谱仪对制剂中君药紫苏叶的主要成分紫苏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君药茵陈的主要成分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
3.1 紫苏醛的含量测定
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紫苏醛的含量[[59]]。
3.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色谱柱:DMFFAP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FID 检测器;载气:N2;流速:1 ml/min;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250℃;柱温:初始温度120℃,然后以2℃/min 的速度升温至140℃,再以15℃/min 的速度升温至220℃,保持5 min;进样量:1μl;分流比10∶1。分离度>1.5,理论塔板数按紫苏醛峰计算≥633 920。
3.1.2 溶液的制备
3.1.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紫苏醛对照品适量, 用无水乙醇稀释至6.4212 mg/ml,摇匀,备用。
3.1.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苏茵解毒颗粒约2.0g,精密称定,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无水乙醇40 ml,称重。于85℃水浴中加热回流1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即得。
3.1.2.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不含紫苏叶药材的处方其他药材,按照相同工艺制得阴性对照样品,再按3.1.2.2项下方法制备,得阴性对照溶液。
3.1.3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各20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3.1.4 线性考察关系
精密量取3.1.2.1项下紫苏醛对照品溶液0.15、0.25、0.4、0.8、1.2、1.5 ml 于5 ml 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成6个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以对照溶液浓度(C)和峰面积(A)进行线性回归。
3.1.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验取同一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记录的峰面积并计算其平均值和RSD。
3.1.6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适量,分别于制备 后0、2、4、6、23 h,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其平均值和RSD。
3.1.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次样品,精密称定,共6份,按3.1.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再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含量和RSD。
3.1.8 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已知紫苏醛质量浓度的苏茵解毒颗粒适量,共9份,3份为一组,分别加入按3.1.2.1项下方法制备的对照品溶液 1.0、2.0、3.0ml,再按3.1.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加样回收率。
3.1.9 样品含量测定
取3批样品各适量,分别按3.1.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再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计算样品中紫苏醛的含量。
3.2 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绿原酸的含量[[60]]。
3.2.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色谱柱:Diamonsil C18 (20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11∶89);流速:1.0ml/min;柱温:28℃;检测波长:327nm。
3.2.2 溶液的制备
3.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绿原酸对照品,置于棕色容量瓶中,加入50%甲醇,制成40μg/ml 的溶液,即得。
3.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苏茵解毒颗粒约1.0 g,精密称定,置于25ml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 %甲醇, 称重,称重,超声处理30min。冷却,称重,用50 %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即得。
3.2.2.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不含茵陈药材的处方其他药材,按照相同工艺制得阴性对照样品,再按3.2.2.2项下方法制备,得阴性对照溶液。
3.2.3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3.2.4 线性考察关系
精密称得绿原酸对照品8.04mg,置于10ml 棕色容量瓶中,再加50%的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0.1ml、0.2ml、0.5ml、1.0ml、2.0ml,分别置于10ml 棕色容量瓶中,加50%的甲醇至刻度,摇匀后得到不同浓度的绿原酸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溶液各2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按照3.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绿原酸的峰面积,以对照溶液浓度(C)和峰面积(A)进行线性回归。
3.2.5 精密度实验
取线性实验第三浓度对照品溶液20μl 进样,连续操作6次,分别测量峰面积并计算其平均值和RSD。
3.2.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适量,分别于制备 后0、2、4、6、23 h进样,记录峰面积并计算其平均值和RSD。
3.2.7 重复性实验
精密苏茵解毒颗粒6份,按供试品溶液的配制方法制得溶液,依次测定其峰面积并计算含量和RSD。
3.2.8回收率实验
精密量取已知绿原酸含量的苏茵解毒颗粒适量,共9份,3份为一组,分别加入按3.2.2.1项下方法制备的对照品溶液 1.0、2.0、3.0ml,再按3.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加样回收率。
3.2.9 样品含量测定
取3批样品各适量,分别按3.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样品中紫苏醛的含量。
3.3马钱苷和莫诺苷的含量测定[52]
3.3.1色谱条件和系统适应性试验
LichrospHerC18柱(4.6mm200mm,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3% 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nm;柱温为35℃。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
时间(分钟) | A(%) | B(%) |
0~20 | 7 | 93 |
20~50 | 7→20 | 93→80 |
3.3.2溶液的制备
3.3.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莫诺苷对照品、马钱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80%甲醇制成每1ml各含5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3.3.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苏茵解毒颗粒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 %甲醉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3.2.3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不含茵陈药材的处方其他药材,按照相同工艺制得阴性对照样品,再按3.3.2.2项下方法制备,得阴性对照溶液。
3.3.3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3.3.4 线性考察关系
精密量取3.3.2.1项下对照品溶液0.15、0.25、0.4、0.8、1.2、1.5 ml于5 ml 容量瓶中,用80%甲醇定容成6个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以对照溶液浓度(C)和峰面积(A)进行线性回归。
3.3.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验取同一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记录的峰面积并计算其平均值和RSD。
3.3.6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适量,分别于制备 后0、2、4、6、23 h,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其平均值和RSD。
3.3.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次样品,精密称定,共6份, 按3.3.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再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含量和RSD。
3.3.8 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已知马钱苷和莫诺苷质量浓度的苏茵解毒颗粒适量,共9份,3份为一组,分别加入按3.3.2.1项下方法制备的对照品溶液 1.0、2.0、3.0ml,再按3.3.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加样回收率。
3.3.9 样品含量测定
取3批样品各适量,分别按3.3.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再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计算样品中马钱苷和莫诺苷的含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339.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239-240.
[[3]] 曹锦花. 茵陈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3,30(6):489-494.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353-354.
[[5]] 胡立宏,房士明,刘虹,刘洋,张晗.蒲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02):136-140.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85版[S].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7.
[[7]] 顾臣贤,朱华荣,管伦兴,赵宁毅,杨静.五灵脂药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5):55-56.
[[8]] 朱翔宇,杨莲菊,李春.五灵脂石油醚部分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04):18-20.
[[9]] 焦玉,李丹艺,刘晓秋,史超.五灵脂中两个黄酮成分的提取分离与薄层色谱鉴别[J].中药材,2009,32(07):1039-1041.
[[10]] 杨琦,赵岩,陈文学,王健,王寅秀,张连学.五灵脂的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10):19-21 24.
[[11]] 程明,杨连菊,冯学锋,孟召全,杨立新,格小光,胡世林.养殖五灵脂和野生五灵脂等鞣质含量比较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07):90-92.
[[1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15.
[[1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版[S].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21.
[[14]] 鲁利民,陆锦锐,韩忠耀,等.苗药六月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 ( 17) : 158-160.
[[15]] 韦万兴,黄美艳.六月雪化学成分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148-150.
[[16]] 张强,孙隆儒.白马骨叶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6(05):672-673.
[[17]] 韩晶晶,柳航,郭培,丛友权,方芸.六月雪全草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6,39(01):94-97.
[[18]] 冯顺卿,王冠,岑颖洲,等.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19]] 危莉,贾宪生,陈德缓.民族药白马骨与六月雪的比较鉴别[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S1):85-86.
[[20]]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18.
[[21]] 王建平,张海燕,傅旭春.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3,25(01):42-44.
[[22]] 霍昕,高玉琼,刘建华,刘文炜,赵德刚.土茯苓挥发性成分研究[J].生物技术,2006(03):60-62.
[[23]] 张颖,张立木,齐永秀,李同德,郝立勇.土茯苓中部分无机元素含量的测定[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3(04):376-377.
[[2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151.
[[25]] Yue S J,Tang Y P,Li S J,et 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properties of quinochalcone C-glycosides from the florets of Carthamustinctorius [J]. Molecules,2013,18(12):15220.
[[26]] Zhou X D, Tang L Y, Xu Y L, et al.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of medicinal uses of Carthamus tinctoriusL.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hytochemical andpharmacological review [J]. J Ethnopharmacol, 2014,151(1):27-43.
[[27]] 姜建双,夏鹏飞,冯子明,张培成.红花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911-2913.
[[2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23-24.
[[29]] 曾芳,李媛.大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J].当代医学,2013,19(12):149-150.
[[30]] 肖培根主编.新编中药志第一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8-69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1,20( 16).
[[31]] 南海江,许旭东,陈士林,白志川.大黄属植物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21(04):690-701.
[[3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173.
[[3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240-241.
[[34]] 蔡光先,谢昭明,黄丹,董治程,麻晓雪.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多糖的比较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01):102 126.
[[35]] 胡明华,梁永威,彭川丛.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茯苓水溶性多糖含量比较[J].中国药业,2012,21(07):10-12.
[[36]] 胡斌,杨益平,叶阳.茯苓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6(05):655-658.
[[37]] 昝俊峰,徐斌,於小波,苏玮,王克勤,刘焱文.全国20个主要产地茯苓质量分析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08):34-36.
[[38]] 许甜甜,金传山,吴德玲,张伟,王进.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01):77-79.
[[39]] 沈玉萍,李军,贾晓斌.中药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03):297-300.
[[40]] 游昕,熊大国,郭志斌,商友剑.茯苓多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02):106-109.
[[41]] 仲兆金,刘浚.茯苓有效成分三萜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1(01):60-64.
[[42]] Akihisa T , Nakamura Y , Tokuda H,et al. Triterpeneacids from Poriacocos and their anti-tumor-promoting effects [J]. Journal ofNatural Products,2007,70( 6) : 948-953.
[[43]] 王昌博,黄远英.茯苓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07):1655-1663.
[[4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302-303.
[[45]] 陈国辉,黄文凤.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7):1482-1485.
[[46]] 温燕梅.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06):879-883.
[[47]] 仝欣.黄芪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05):1246-1249.
[[48]] 刘仁俊.黄芪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6):71
[[49]] 张霞.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7):608.
[[50]] 曾琦斐.中药党参中微量元素与氨基酸含量的测定[J].药品鉴定,2010,7(19):65.
[[51]] 卢彦琦, 贺学礼.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7(4):40-42.
[[5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27-28.
[[53]] 王世全.山茱萸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2):4867.
[[54]] 弓宝,杨云,黄立标,冯锦东.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沉香挥发油的工艺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3,22(15):1833-1835 1839.
[[55]] 裴小娜,黄山.酶法辅助提取生姜挥发油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应用化工,2014,43(10):1788-1792.
[[56]] 张辰露,梁宗锁,吴三桥,赵宏光,刘峰华,魏良柱.不同方法提取紫苏叶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J].中药材,2016,39(02):337-341.
[[57]] 李洪亮,程齐来,王铮,范小娜.赣南六月雪质量标准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03):346-349.
[[58]] 董立莎,何中鑫.六月雪的质量标准研究[J].陕西中医,2001(02):112-114.
[[59]] 耿榕徽,杨宇杰,胡春兰,杨冬丽,王春民,隋岩.紫苏叶中紫苏醛的提取与含量测定[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07):4-7.
[[60]] 马兴玲.银翘解毒丸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研究[J].北方药学,2012,9(07):7 3.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案
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苏茵解毒颗粒处方中每味药来源、主要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定性定量方法。
1.以对照药材和化学对照品为对照,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苏叶、茵陈、六月雪、土茯苓、红花、制大黄、生牡蛎、茯苓、生黄芪、酒萸肉进行鉴别;
4. 工作计划
2022年1月03日2022年1月14日
查阅文献,了解处方中12味药的主要化学组成、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等。
2022年1月15日2022年1月28日
5. 难点与创新点
苏茵解毒处方是江苏省中医药肾科临床检验方,具有益肾解毒之功效,主要用于慢性肾衰竭的干预和治疗,疗效显著。
将其开发为新的医院制剂,可以更好地造福病人。
而苏茵解毒颗粒尚未有具体的质量检查与控制方法、标准。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