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子毒性成分黄独素B致人源性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2022-12-28 10:23:0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意义:黄药子为临床常用药材,药理作用广泛,对甲状腺瘤有显著疗效,在抗肿瘤、抗炎方面独到的生物活性使其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近年来,随着对黄药子临床应用的增加,其肝毒性等毒副作用日渐凸显且不容忽视。

研究显示黄药子的肝毒性物质主要为二萜内酯类、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二萜类的黄独素B (diosbulbin B,DB)。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文献综述

黄药子肝脏毒性研究祁琛琛摘要: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药子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止血、抑菌、抗病毒、抗癌等,同时也发现其具有一定肝脏毒性。

黄药子的肝毒性物质为二萜内酯类、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

而黄药子肝毒性中毒机制一般被认为可能由线粒体损伤、胆汁酸淤积等引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4. 工作计划

2022.1月:文献阅读、实验前期准备;2022.2月:细胞活力检测、肝损伤情况检测、电镜观察;2022.3月:WB、PCR、Caspase-3活力检测、流式;2022.4月:线粒体膜电位检测、ATP含量检测、ROS含量检测、线粒体呼吸功能检测;2022.5月上旬:加自噬抑制剂进行重复检测;2022.5中旬~6月上旬:数据整理,论文撰写。

5. 难点与创新点

自噬小体是由双层膜将一小部分细胞质包围而成,其中被消化的物质是细胞质内含有的各种组成成分,如线粒体、内质网的碎片等,通过与溶酶体融合从而降解其内容物。

近年来,有关自噬在损伤方面的研究被广泛报道。

作为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自噬是依赖溶酶体途径对胞质蛋白和细胞器进行降解的一种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