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开题报告

 2023-03-17 10:58: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一、研究背景当下电子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应用于现代工业的介电材料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是:作为间歇产生的可持续能源的高效存储转换设备介电电容器,在新能源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介质电容器的核心是具有高储能密度的电介质材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BaTiO3体系的介电性能,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通过原位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 )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BT@Polymer纳米粒子,再将改性后的填料与PVDF共混制得高介电性的复合材料薄膜。

1) 改性后的填料具有更好的分散效果,2) 与树脂基体之间具有更好的界面相容性,3) 与未改性的BaTiO3/PVDF薄膜相比,改性后的复合薄膜具有更高的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

二、 拟采用的研究手段本课题拟采用原位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BT@Polymer纳米粒子,评估聚合物类型和壳层厚度,以及填料的负载量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1) 通过原位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BT@Polymer纳米粒子,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红外、热重、TEM等对BaTiO3表面接枝聚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2) 考察不同的反应条件对核壳结构BT填料壳层厚度的影响;3) 考察不同厚度的核壳结构BT填料及其负载量对PVDF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的影响;通过介电测试、铁电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评估改性填料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