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许多新兴的大规模多用户网络应用广泛出现,诸如在线教育直播、音频或者视频会议、网络游戏等,这些应用都采用单个源节点向多个接收节点发送数据的方式。
IP组播技术是支持此种通信模式的一种高效机制。
组播技术能够减少冗余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节省网络资源,因而得到广泛部署和应用。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1、对于组播的负载均衡来说,组播的RPF检查阻止了直接在多条物理链路上实施组播负载均衡,所以这里使用GRE隧道技术,让所有自组播源到组成员的组播流量都通过该虚拟隧道接口进行传送,最后在隧道接口上启用PIM协议。
2、对于组播的安全性来说,在网络中传输比较重要的组播数据时,需要对其进行加密处理,以保证安全性。
但是,IPSec目前只能对单播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不能对组播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并由于疫情的影响,使得各种单一媒体相继成为网络传输中的数据[1],进而,各种媒体的融合使得网络多媒体运用层出不穷,在Internet上产生了许多新的应用,其中不少是高带宽的多媒体应用,如:线上直播在线教学、网络游戏的迅速发展,这对数据承载网络提出了持续大规模高密度同步传输、分组成员动态管理和资源跨域共享安全控制等组网性能新需求。
而传统网络最初是为数据传输而设计的,是典型的点对点通信模式,是为保证数据可靠传输而设计的,所用的传输协议多为点到点的协议,其所具有的特点将增加网络发送负载,这就带来了带宽的急剧消耗和网络拥挤问题。
所占用的网络带宽越来越大,于是,便对解决网络带宽不足、信道阻塞等问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4. 研究方案
为应对现如今分布式群组通信庞大的流量、保证群组通信的安全,本课题基于GNS3仿真平台设计并搭建了一个模拟电信级网络的组播流通信系统,通过在设计了多域拓扑架构并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再设计一个可靠的组播流发生和实时监控系统,对搭建的网络拓扑进行测试、修改和不断完善,最终保障组播流在单域和多域间的传输准确、安全,使得该系统具有实现组成员的动态加入和离开、可靠消息负载均衡策略传送、安全通信服务、同步及容错机制的功能。
综上所述,总体方案的系统结构图如下:(图见附件)现就总体设计方案中的各个模块的内容、作用分别加以描述,并在各个模块中列出存在的问题和设计的解决方案。
1、组播发生模块:对组播源以何种方式进行下发组播进行研究,该模块要保证组播流可以顺利下发,总的方案是通过搭建组播服务器或者使用SLA技术产生组播,并实现组播流量的顺利下发。
5. 工作计划
1-2周:通过查阅资料,理解毕业设计任务书,包括课题背景、课题意义、课题工作内容及要求等3-4周: 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详细设计并查阅参考文献,了解实现本课题功能所需的相应技术,构思毕设框架,完成外文翻译、开题报告;5-6周: 进行毕设需求分析、功能模块设计,并学习相应的资料,熟练掌握互联网各种协议以及互联网的架构,掌握组播、OSPF、BGP等协议的基础知识,掌握GNS3以及Visio的使用,掌握GRE over IPSec VPN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制定毕设的设计方案;7-8周: 完成毕设的核心架构,实现核心功能,呈现组播流在网络安全负载均衡的实验现象,中期检查;9-13周: 完成论文的设计与实现,完善和检查毕设的核心功能,录制演示视频,并呈现最终的切换结果,撰写论文;14-15周: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制作演示PPT;准备答辩工作;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