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认知无线电的概念最早由 J. Mitola 提出,旨在通过对无线频谱环境的感知,从时间和空间上重新利用那些空闲的频谱,实现动态重用以提高现有频谱资源的利用率,解决目前固定的频谱分配政策导致的对频谱资源不合理利用的问题。在 CR 技术中,通常称工作频段的授权用户为主用户,而认知用户为从用户,从原理上讲,从用户可以在不影响主用户正常通信的基础上机会接入空闲频段,实现有效通信。CR 技术需要从本质上改变一直以来的静态频谱分配策略,因此如何有效动态地共享频谱资源成为 CR 的关键技术之一。频谱共享,即允许部分认知用户在不影响主用户的前提下动态共享部分频谱,从而实现对频谱资源的再利用,有效解决频谱资源稀缺的问题。从实现的角度看,频谱共享主要有四个步骤:频谱感知、频谱分配、频谱接入和频谱移动[1]。认知无线网络(CRN)成为解决频谱资源紧张的主要发展方向。在CRN中,次级用户(SU)利用主用户(PU)的频谱空洞进行通信,因此次级用户对主用户的频谱感知便成为首要的关键技术。目前关于主用户感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用通信领域,信道环境比较理想,而在军用领域里,存在大量人为干扰,这些频谱感知方法的适用性将大大降低,主要原因是信噪比降低且缺乏针对干扰和用户信号存在性的有效分辨。因此,针对特定的干扰样式进行有效识别也是军用领域里频谱感知的主要研究方向[2]。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在军用领域中,存在多种人为干扰信号。
有干扰信号存在时,频谱的使用情况变得多样化,此时频谱感知问题升级为四元假设检验问题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由于H0、H3能量差异很大,运用能量感知方法将四元问题分为三个判决区域
(2)运用分形盒维数[3-4]的方法将其中两个相似的情况H1H2再加以区分进行研究
4. 参考文献
[1]张爱清,叶新荣,丁绪星. 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共享技术[J].通信技术. 2009(02)
[2]邴雨晨,杨建波,刘红,刘璘. 干扰条件下的综合特征频谱感知方法[J]. 通信技术, 2014, 47(10).
[3]刘文涛,陈红,蔡晓霞,刘俊彤. 基于分形盒维数的恒虚警检测方法[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3, 28.
5. 工作计划
(1)2月20日~2月26日(1周)了解主用户感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2月27日~3月12日(2周) 分析干扰条件下的主用户感知模型和基本感知技术;撰写并提交开题报告;
(3)3月13 日~3月26日(2周)学习能量、分形维数或循环特征等基本感知技术;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