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大气边界层作为地球大气层与地表直接相互作用的区域,其高度和结构变化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输送和沉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居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
因此,开展长三角地区清洁和雾霾天边界层变化的对比分析,深入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边界层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对于科学认识该区域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大气边界层和雾霾天气的形成机制、边界层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边界层气象和大气污染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比分析清洁和雾霾天气条件下边界层高度、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并探讨边界层变化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1. 主要内容
1.长三角地区清洁和雾霾天气边界层高度的对比分析:利用长三角地区气象观测站点的探空数据、地面气象数据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等,分析清洁和雾霾天气条件下边界层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区域针对性强:聚焦长三角地区,针对该地区特殊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特征,分析清洁和雾霾天边界层变化的差异,研究结果对该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2.对比分析深入:将清洁天气和雾霾天气进行对比分析,从边界层高度、结构特征、影响因素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不同天气条件下边界层变化的规律和机制,揭示边界层变化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3.研究方法综合:本研究将综合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以及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以期更全面、准确地揭示清洁和雾霾天边界层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黄建平,徐祥德,王体健,等. 近50 a中国雾霾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1-10.
[2] 李菲,牛生杰,高健,等. 北京地区冬季边界层特征及与污染的关系[J].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2):4595-4603.
[3] 邓雪娇,雷孝恩,毕雪岩,等. 北京地区重污染天气过程边界层特征及演变机制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4):1021-103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