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也是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
梅雨期间,由于锋面活动频繁,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易引发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深入研究梅雨锋暴雨的形成机理,提高对梅雨锋暴雨的预报能力,对于防灾减灾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梅雨锋暴雨的形成机理复杂,一直是气象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近年来,随着数值模式技术和观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梅雨锋暴雨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2003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次典型梅雨锋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卫星云图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评估,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特征、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诊断分析方法,从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等方面深入探讨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形成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2003年梅雨锋暴雨过程概况分析:分析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特征,包括地面锋面系统、高空急流、低涡切变线等系统的演变特征,以及与此次暴雨过程相关的水汽输送路径和水汽辐合特征等。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对2003年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精细化模拟:采用较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3年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能够更好地刻画梅雨锋的结构特征、水汽输送过程以及暴雨发生发展的精细化过程。
2.结合多种诊断分析方法,深入探讨梅雨锋暴雨的形成机制:本研究将结合多种诊断分析方法,例如锋生函数、水汽收支方程、涡度方程以及位涡分析等,从动力、热力、水汽条件等方面对梅雨锋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更加深入地揭示梅雨锋暴雨的形成机理。
3.揭示梅雨锋暴雨过程中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本研究将着重分析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中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例如梅雨锋、高空急流、低涡切变线等系统对暴雨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陶诗言. 中国暴雨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2018,42(01):1-18.
[2]段明铿,张玲,智协飞,陈静,陈丽芳. 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2021,40(04):871-884.
[3]丁治英,彭新东,李丽平. 一次黄淮地区梅雨锋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2019,38(05):1103-111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