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大气消光系数是大气中气溶胶和气体分子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的综合体现,是表征大气能见度和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
消光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交通运输、航空航天、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
因此,对大气消光系数进行准确的监测和分析,对于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大气消光系数的研究一直是大气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大气消光系数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光系数的测量方法:
早期的研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仪器测量方法,例如积分浊度计和能见度仪。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2013年1月杭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污染物浓度数据等,重建该时段杭州市大气消光系数,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最后利用统计分析等方法识别影响消光系数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收集2013年1月杭州市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污染物浓度数据、气象再分析资料等,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缺失值插补等预处理。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收集2013年1月杭州市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等。
收集同期杭州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主要包括PM2.5、PM10、SO2、NO2、CO、O3等。
收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用于补充地面观测数据的不足。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时间尺度精细化:以往关于杭州市大气消光系数的研究多集中在年际和季节变化方面,而本研究将时间尺度细化到月,以2013年1月为研究对象,更加精细地分析了冬季大气消光系数的演变规律,揭示其短期变化特征。
2.重建模型的区域适用性:本研究将结合杭州市大气污染特征和气象条件,建立适用于该地区的消光系数重建模型,提高了模型的区域适用性和精度,为杭州市大气消光系数的准确估算提供可靠方法。
3.贡献因子分析的多元化: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从多个角度分析影响消光系数变化的贡献因子,并量化各因子的贡献率,为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毛节泰,李成才,王跃思,等.基于CALIPSO卫星资料的中国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变化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425-4435.
[2]刘晓佳,牛生杰,张鹏,等.基于CE3B/COCI卫星的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J].环境科学,2022,43(03):1103-1114.
[3]邓兆泽,张兴赢,黄勇,等.FY-4A卫星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精度检验与应用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132-514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