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的背景
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岁月,自从有城市的产生就有了城市住宅。开始时,它和城市中的其他房屋如作坊、酒馆、客栈、商店等等混杂在一起。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各类房屋的自由发展日益暴露出其明显的缺陷时,住宅开始从综合性的城市建筑群中逐步分离出来,单一地建在专门的地城上,产生了居住区。居住区及其规划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
以苏州市为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老百姓对住宅的需求已经从“居者有其屋”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而原有住宅在开发商最大限度追求高容积率、高密度、高效益的情况下,户外空间环境的规划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如此现状下,对于居住区的规划,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住宅小区的要素,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整体水平和质量。拥有美好的环境,城市才真正人性化并适宜人类居住,城市、建筑、景观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1.2.国内的研究
国内对生态设计的研究多数是基于国外同行研究成果的转译上,多数只侧重于城市或单体建筑方面,少有系统的运用生态设计思想对居住小区进行分析和研究。近十几年,我国也开始重视居住小区的生态问题。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2.1 研究内容
(1)前期的理论研究: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依据、方法等;搜集梳理西园路治坊居住小区历史和现状特征,对项目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做出评估;
(2)通过对西园路治坊居住小区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前期查找的资料总结该项目地所处地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历史文化气息,对项目规划做出合理定位。
(3)居住区总体规划设计:把规划的内容写具体,规划原则、设计理念、功能分区等,明确毕业设计的总体思路。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1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西园路治坊居住小区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掌握基础资料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情况、气候气候情况等,作为实例研究的可靠素材;搜集分析西园路治坊居住小区内及周边基础配套设施、环境基础和经济发展情况的相关资料,真实地反映出小区景观设计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小区居民期望的生活方式调查。
(2)参考文献法:查阅期刊、杂志、报刊、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借鉴国际、国内居住区规划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为西园路治坊居住小区提供各合理更有利人居的居住区规划。
(3)个案分析法:对成功的有相似性的居住区规划规划方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特别是利用周边居住区规划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借鉴学习。
4. 参考文献
[1] 钱旭彤.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与建设[D].上海:同济大学,2004(12).
[2]王芳芳.衡水市居住区绿地植物调查及分析[].科技信息2013(26):157.[3]张洪琴.居住区地面铺装景观设计研究[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2015.
[4]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
5. 工作计划
(1)一草阶段
第2—4周:文献研究、课题实地勘察、案例参观,撰写文献综述。
第5—6周:构思方案草图,递交一草成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