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2.1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溧阳市2013年和2018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以原有的国家级红线为基础的各个区域需要改善的地方,完成完善相应的保护方案。大致研究框架为:
第1章 生态红线区域概况和现状分析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包括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对溧阳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分析这些区域发展的相关资料;
4. 参考文献
[1]范丽媛.山东省生态红线划分及生态空间管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2]蒋大林,曹晓峰,匡鸿海,蔡满堂,黄艺,尹春燕.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划定关键问题浅析[J].资源科学,2015,37(9):1755-1764.[3]谢杨波.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土地利用分区(布局)研究——以浙江省临安市为例[D].浙江大学,2015:[4]许家瑞.基于GIS的辽宁省生态重要性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5]卢琳琳,顾长明.安徽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野生动物,2012,33(3):172-175. [6]李力,王景福.生态红线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生态经济,2014,30(8):138-140. [7]赵欣胜,崔丽娟,李伟,康晓明,雷茵茹,李惠,梁兆瑞,程兆鹏.吉林省湿地调蓄洪水功能分析及其价值评估[J].水资源保护,2016,32(4):27-33.[8]吕红迪,万军,王成新,于雷,姜文锦.城市生态红线体系构建及其与管理制度衔接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5-11. [9]燕守广,林乃峰,沈渭寿.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划分与保护[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3):294-299. [10]谢冬明,邓红兵,王丹寅,田野.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J].湖泊科学,2011,23(1):136-142. [11]刘晟呈.城市生态红线规划方法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2(6):24-29. [12]但新球,鲍达明,但维宇,吴后建,吴照柏.湿地红线的确定与管理[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4,33(1):61-66.[13]肖建红,施国庆,毛春梅,邢贞相.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水坝对其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6(8):969-973. [14]田慧颖,陈利顶,吕一河,傅伯杰.生态系统管理的多目标体系和方法[J].生态学杂志,2006(9):1147-1152. [15]唐占辉,盛连喜,马逊风,陈要平.浅谈湿地生态及环境功能--探讨吉林省湿地的保护策略[J].林业建设,2004(6):36-39.
5. 工作计划
1.第1~3周:收集资料,总结有关研究进展,了解相关理论和案例;完成开题报告;
2.第4~6周: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基础资料与图件,完成毕业设计详细提纲;
3.第7~9周:对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完成设计初稿; 4.第10~12周:补充调查资料,修改设计成果; 5.第13~15周:继续完善文本和图件; 6.第16~17周:定稿,完成设计的打印、装订,提交全部成果,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