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1 研究的背景1.1.1研究背景#61656; 新型城镇化已进入了高品质城镇化阶段2014年3月,新华社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该《规划》分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规划实施。
宜居的人居环境成为改革深化的目标方向。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2.1 研究内容新版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以步行距离为各级“生活圈”分级依据,可分为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及居住街坊四级。
生活圈理念是借鉴世界优秀城市规划理念的成果,以人的步行时间作为设施分级配套的出发点,突出居民能够在适宜的步行时间内满足相应的生活服务需求,便于引导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
五分钟生活圈指的是以居民的住宅为起点,正常成年人步行5分钟所及的范围,对应600米600米的空间尺度。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步骤3.1 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对苏州盘门路社区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分析盘门路社区现状,经济发展状况,功能分区等的相关资料,能够更好的明确如何规划设计。
(2)案例分析法:加强以生活圈规划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不同案例地分析与比较研究,任何理论都是对时间的归纳和总结,理论又指导着实践,所以要从优秀的生活圈规划中分析和总结,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以此来指导本次的规划。
(3)参考文献法:收集并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论文、期刊论文、各类专著以及环保局官网、规划局官网等资料,对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概况有初步了解,查阅己有研宄成果或整理生活圈相关的自然、文化资料,逐步形成生活圈规划的基础理论,然后通过“整理—归纳—剖析—综合”的方式阐述成文;3.2 研究步骤(1)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査阅等途径对目前国内外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综述,确立研究的目的;(2)对国内外大量最新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3)对盘门路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对调查到的现状资料进行总结;(4)提出盘门路社区生活圈规划的结构分析图,包括用地功能结构、道路系统及交通组织、绿地系统和空间结构等。
4. 参考文献
5. 工作计划
5.本课题的具体进度安排(包括序号、起讫日期、工作内容)(1)一草阶段第2-4周:文献研究、课题实地勘察、案例参观,撰写文献综述。
第5—6周:构思方案草图,递交一草成果。
一草提交成果:区位分析图、现状条件分析图、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规划结构分析图;文献综述。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