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1) 时代的变革:经济转型背景下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广泛关注
过去四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 ,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但是在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因过于追求效率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导致诸如环境恶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不匹配等问题。2014 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转入新常态,国家将工作的重点由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转为关注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 2016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创新城市管理服务、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意见》还要求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配套中小学、幼儿园、超市、菜市场,以及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设施的建设,打造方便快捷的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国家和社会向居民提供的一项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福利施,健全和多样化的服务设施配置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同时也是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1)前期的理论研究:掌握生活圈的含义、分类和五分钟生活圈规划的方法;学习与总结国内外生活圈规划的内容与方法;梳理本课题胥江路社区现状特征,对社区现状及其与周边的关系做出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通过对本课题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前期查找的资料,总结本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公共设施等级较低、设施老旧、利用率低等。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内容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以认识为基础,结合宏观的理论探讨和科学的研究,使设计理念多注重对基础设施的研究。通过分析,概括了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充分收集和研读国内外关于生活圈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文献、书籍、规范标准和规划材料,掌握和了解相关研究的进展、动态和技术方法,为之后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4. 参考文献
[1]李俊.基于POI的长沙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价及优化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9.
[2]戚益朵,彭俊,曹鼎臣, 等.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及邻里中心研究--以绍兴市区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9:1-10.
[3]朱晨光,曲奕蒙,丁晓琳.社区15分钟生活圈的规划探索[J].环球市场,2020,(11):235.
5. 工作计划
(1)一草阶段
第2-4周:文献研究、课题实地勘察、案例参观,撰写文献综述。
第5—6周:构思方案草图,递交一草成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