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力模型的耕地动态平衡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11 13:14:3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均耕地少、质量差、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改革开放以来,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耕地质量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粮食的供应,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重大隐患。为此,自1996年以来我国提出并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该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最近几年,耕地面积加速下降,粮食减产惊人,粮食单产也是徘徊不前。如何更好地解决耕地需求与经济发展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方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经过多年调研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可知耕地动态平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研究主要放在如何实现耕地总量平衡这一面,而从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除了对需要对数量平衡(总量平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外,对如何实现总体平衡更为必要。文章基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本涵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入手,对现有的各省市耕地赤字状况和各省市相互间的经济引力分析比较,从而进行省际间的配对发展,为解决我国耕地耕地动态平衡中占补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

论文各省市的现有耕地状况和发展水平数据为基础,对国家重点经济发展与重点农业发展省市,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客观描述我国省际间耕地现状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并通过数据计算分析,对相关省市进行合理地配对,力求使发展与耕地平衡达到最佳效果,对未来国家制定省际间耕地动态平衡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将来实现跨区域耕地动态平衡具有战略性意义。

研究的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通过在网上及图书馆的查询,得到相关课题文献,阅读大量中外文献来研究中国耕地省际间动态平衡的问题,并且查找所需要的数据支持然后对既有文献进行归纳和评论,在比较中加深对研究问题的认识。

2.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EXCEL等软件对于得到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客观反映研究区域概况。通过公式的导入计算得出各省间相互经济引力,从而根据耕地赤字状况进行省际间配对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研究方法的创新:引力模型一直以来是用来进行区域经济联合时采用的,但本论文通过逆向思维的方法来看待省市间相互的经济引力,相互间经济引力越大说明两者间存在的经济竞争越强,引力值越小,则两者间相互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可能性越大,从而对国家农业与经济重点发展的不同区域进行配对,对省际间耕地动态平衡的开展具有借鉴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计划时间

预期进展

2015.12.102015.1.15

前期准备,阅读相关理论资料以及定题

2016.1.162016.2.15

通过年鉴、网络查询搜集资料

2016.2.162016.3.15

整理、筛选、分析计算相关数据

2016.3.162016.4.10

构建模型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2016.4.112016.4.30

系统分析并得出结论,完成论文初稿

2016.5.12016.5.18

论文修改、定稿及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