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 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小规模小家庭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也很难适应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需要。同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吸纳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农业生产呈现兼业化。因此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及今后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村土地是农民根本的生活保障,因此在农地流转的过程中,它并不是简单的物物交换,同时不是一个能完全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也不是一个瞬时能完成的市场流通,农地流转涉及的是农民自身实实在在的利益。[1]土地流转与农民利益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的,保护农民权益也是与土地流转的目的相一致,土地流转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土地效益,而土地效益的提高则会进一步转化为农民权益的增加。因此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是否得到有效的保障是我国土地流转制度是否成功和中央支农惠农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也是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建立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2]同时,对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保障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失地农民后续的补偿、生活、就业提供了保障,保证了农民在土地流转后的最终受益。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 研究目标
本文在借鉴已有的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省和江苏省部分县市农村土地流转为调查对象,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分析农地流转权益分配、农民权益保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农地流转中如何有效保护和实现农民的各项权益,尤其是保护和实现农民合法的财产权,以及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如何构建农民权益保障机制,从根本上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以期能够更好的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权益。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整理和阅读大量与本文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文献,归纳国内外学者对于农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障的相关研究成果,把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方向,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比较好的理论基础。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1)目前对于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的研究主要侧重征地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护,且基本上从制度、政府和市场角度进行,而没有从农民自身进行分析。本文将以农民权益为出发点,探讨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权益受损情况以及进行的自我保护措施。
(2)在已有的理论成果基础之上,通过实证研究,以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为研究的出发点,提出了农地流转中要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确保实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从而在农地流转中实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2015.11.01-2015.12.31: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与老师进行交流确定论文题目,在网上进行课题申报。
2016.01.01-2016.02.29:调查问卷设计与预调查,形成最终问卷,并进行实地调研获得一手数据。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