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兼并与收购是企业的一种发展战略,是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扩大经营、增强实力的一种方式。同直接创办新企业这种投资方式相比较,企业通过兼并与收购战略来发展自身有许多优势。从世界的角度看,并购最早发生在美国,至今己有100多年,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对我国并购活动的改进和改善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并购案例,几乎都是基于对并购中的财务问题进行详尽的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在并购过程中落实有效的财务策略,从而为公司并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对那些并购失败案例进行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尽管失败原因纷繁复杂,究其根本,无非是对并购活动中财务问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并购活动中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技巧不高,导致在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并购支付手段、融资决策等方面出现问题,影响并购效果。在我国,尽管有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企业并购仍属于起步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而且出于我国的国情,也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理论与经验。在这种背景下,对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就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意在通过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试图对企业并购中发生的财务问题进行疏导和处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论文对企业并购中产生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共分六章。
第一章:导论。概述全球企业并购发展史,介绍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分析本文研究背景,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企业并购动因及协同效应相关理论。首先界定企业并购的内涵与分类,其次阐述国外并购动因相关理论,包括效率理论、代理理论和经理主义、市场势力理论、信息理论、财富再分配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基于财务整合的并购动因理论;然后结合案例,分别叙述了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无形资产协同效应,获得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的最直接原因,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最后根据国家政策的重大调整和企业发展趋势 阐述并购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在此分析基础之上提出财务问题是企业并购中的核心问题,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并购浪潮不断兴起,对于并购实践的研究如影随形。西方并购理论有竞争优势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代理理论、价值低估理论、效率理论、信号理论和市场势力理论等。
国内研究现状:由于我国并购起步晚,对于并购理论的研究,尚处在借鉴阶段。随着我国并购活动日益频繁,并购理论研究也在逐步发展,对并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贾红睿(2000年),将企业并购理论按并购类型分为两种类型:水平并购理论和垂直并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所副研究员,张金杰(2004年)认为,企业并购失败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一是并购的目的性不强,缺乏长远的战略发展;二是风险意识不强,尤其是并购前的调研不够、计划不周,造成并购后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三是并购后的整合不利,特别是因企业文化差异造成彼此间的摩擦和经营困难,使得一些长远的发展计划变成一纸空文。武志华(2005年),认为:我国国企并购的主要动因是:通过与上市公司企业并购,实现借壳上市、提高企业自身融资能力;通过资产重组,有效地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通过增加并购企业的数量、扩大并购企业的规模,实现代理成本的降低和企业厂长经理的利益;通过获取对方企业的特殊资产,实现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优势互补。许仕铭(2006年),认为: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包括:一是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二是可以充分利用自由现金流量;三是购买市场价值低估的企业。等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开题阶段(2022.12.1-2022.1.18):根据论文题目查找资料,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
初稿阶段(2022.1.19-2022.4.20):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
论文修改阶段(2022.4.21-2022.5.6):反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二稿、三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
5. 参考文献
[l]贾红睿.企业兼并理论研究进展[J].预测,2000,(1).
[2」张金杰.中国并购报告2004[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4).
[3]武志华.国企并购中政企三方利益取向及博弈[J].交通财会,2005,(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