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4 21:48:1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制度从绝对的平均主义转变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分配制度在促进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2.71:1,相比2015年的2.73:1略有下降,但仍然属于高位。如果将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将会更高。因此,如何解决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市场经济由于盲目性、逐利性,政府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非但不能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反而还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转移支付作为现代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和解决贫富差距的重要方法,因此研究转移支付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财政转移支付作为调节收入再分配的手段之一,通过中央政府及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有助于农村财政资源短缺、公共服务供给短缺等问题的解决以及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逐渐形成财权上移至中央,支出责任集中于地方的基本格局。地方政府的财力相差较大,贫困地区政府在满足公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严重依赖中央转移支付,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功能受到掣肘。财政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为4.66万亿元,2017年达到5.71万亿元。尽管如此,我国的基尼系数长期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仍很严重,可见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所起的作用并不理想。这是由于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不合理,还是因为转移支付因其特殊性不适合用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引起的?本文将以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为例研究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及其省际差异对全国各省及直辖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分析角度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进行阐述,在传统理论中财政转移支付是如何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的,中间的传导机制是什么,传导环节中哪些对其有重大影响,哪些可以不予考虑,从而明确转移支付在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二是针对各省及直辖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现状的统计性分析。我们希望通过统计分析得到描述居民收入差距以及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特征的统计量,得出两者的变化趋势,将统计量作为两者相联系的依据。初步估计两者关系。三是转移支付对各省及直辖市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的影响,前两个部分的研究都是为本节服务,通过实证分析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紧密程度,实证分析主要围绕第一部分得出的影响因素构建模型,把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文章的研究意义和相关的理论,首先是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即肯定地方政府在资源优化配置和收入合理再分配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中央政府在社会稳定和规制方面需要承担责任,保障地方政府在有充足的财力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其次是转移支付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过程,转移支付可以为地方政府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外力支持。尤其是当政府财力不足时,保证政府有能力调节收入分配不公,保证转移支付的纵向平衡。指出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会对转移支付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为最后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提供理论和现实支持;同时对我国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由来进行简述。第二部分通过回归分析估算各省及直辖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收入差距变化情况;第三部分再分别从规模以及省际差异上探讨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变动轨迹,第二第三部分分别从城乡居民收入和转移支付两个角度独立地研究两者的关系,考虑到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和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数之间的联系不容易发现,故利用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展现两组数字之间的特征,从绝对数观察,随着转移支付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的变化趋势;从相对数观察转移支付和城乡居民收入两者的大致变化趋势。第四部分为实证部分,考察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出规模以及省际差异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引入控制变量;结合第一部分给出的理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差距为被解释变量,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为解释变量,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变量,建立相关的计量模型。第五部分主要是结合转移支付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结果和前文的学术理论给出本文的政策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使中央政府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应该是资源配置主要机制, 政府也应当发挥资源再分配的作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普及更多人民。而Bird和Zolt 在2005年就已强调,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个税对收入差距调节效果有限,可以考虑通过扶贫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收入差距。肯定了转移支付对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Awlings 和Rubio(2003)运用实验和准实验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转移支出对减少贫困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条件下,转移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不尽相同。

从中央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效果看,有学者(朱德云,董迎迎,2017)在分析2002—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地方政府从中央政府获取的转移支付资金越多,当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小。赵常恒和郭晓蕾(2017)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发现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效应比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效应更强。然而江新昶(2007)的研究表明越是富裕的地区,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越多,地区间呈现更大差异;此外中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却并没有产生其预想的效果,居民并没有因中央政府的补助而受益。刘穷志、胡汉军(2007)运用面板数据研究2001—2006年转移支付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政府转移支付并未有效缓解农村贫困。

在可能导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因素分析中,郑尚植(2014)用199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了城乡差距并没有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缩小,反而出现持续扩大的现象,并且认为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是城市偏向的财政制度。通过利用1997—200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曾国强、胡晶晶(2009)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与财政制度的城市偏向性有很大关系;同样,雷根强、黄晓虹、席鹏辉(2015)研究发现中央对西部的转移支付高于中部地区,但西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要高,农村居民享受到的财政转移支付相对较少。刘穷志、吴晔(2014)也提出地方政府以转移支付吸引富人投资生产GDP,为其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间接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目标

1.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均呈递增趋势,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也是递增趋势,2022年为4.66万亿,2022年为5.71万亿,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相关性强弱。

2.比较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异发现地区之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均较高,对比三个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发现东部地区的所获得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相对较小,本文基于省际差异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Bird, R. Zolt, E. Redistribution via Taxation: TheLimited Role of the Personal Income Tax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Georgia State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tudies Program Working Paper 2005,05-07.

[2] David Albouy : Evaluating the efficiency and equityof federal fiscal equalization[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12(9-10).

[2]王昱杰.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探析——以安徽省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