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理由
随着中央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活动的影响日益显现。确定适宜的政府支出规模是公共财政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从总体看,我国的税收收入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而支出责任则体现为高度下放的格局。相应地,财政转移支付是地方政府实现其支出责任的重要资金来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不仅较大程度地调整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且由于缺少合适政治程序和严格法律规则约束,重新定义了它在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之间的边界,扩张了公共部门。但有关转移支付规模及转移支付方式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学界仍缺少深刻的认识。经典的财政理论认为,财政转移支付将会对地方政府产生“粘蝇纸效应”,从而使地方政府出增长快于地方GDP增长的速度。那么,“粘蝇纸效应” 在中国确实存在吗?本文试图建立探讨中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及方式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关系的一般模型框架,并通过分析中国的财政实践对相关假说进行检验,从而检测“粘蝇纸效应”。
(二)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根据财政学理论,转移支付可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而专项转移支付又可进一步分为配套转移支付和非配套转移支付, 而一般性转移支付是处理纵向财力不平衡的主要政策手段。虽然我国已形成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仍存在许多的不足,不彻底的分税制度带来的后遗症,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公共服务不均等化。如何优化政府支出规模,探讨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支出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早期理论认为,接受转移支付的地方政府相当于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个体决策者,地方政府会将转移支付完全视同于自身收入,因此,来自上级转移支付的增加会使得地方税率降低,并不会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然而,Gramlich发现并提出了“粘蝇纸效应”,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居民收入和转移支付对政府支出的效应有显著差异,每增加1美元的居民收入,政府支出增加0.02-0.05美元;而增加1美元的政府转移支付收入就能够使地方政府支出增加0.3美元。随后,大量基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证实了“粘蝇纸效应”的存在性。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论文的研究计划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5. 参考文献
[1]韩冰,黄娜.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14(11):78-85.
[2]李丹,刘小川.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民族扶贫县财政支出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41个民族扶贫县的考察[J].财经研究,2014,40(01):4-15.
[3]田贵贤. 我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