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网络红人炒作现象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9 22:58:5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今社会,网络媒体成为与报纸、广播、电视并驾齐驱的第四媒体。随着移动终端及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群体日益壮大,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随之而来的除了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休闲娱乐外,网络社交平台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红人则以网络为传播媒介伴随自媒体的发展而壮大。#8220;网络红人#8221;热热闹闹地拔地而起,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一大文化生态现象。本文从网络社交平台网络红人的产生,炒作机制(网络推手,网络水军),受众心理,传播渠道及反思等方面来全面深入探讨网络红人炒作现象。从而弥补多年来在该领域的单一研究,为该领域填缺补漏。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三方面内容:网络红人产生,营销炒作机制及其社会影响反思和意义等。

关键问题:如何化简为繁,在众多研究方向较为单一研究成果中进行提炼总结并全面深入的研究网络红人现象并有所创新。

提纲:


1.网络红人的定义

一、网络红人现象的产生

2.产生的历史发展(网络红人的起源发展)


1.有需求的个人或组织(网红本身特色,走红原因)

二、网络红人炒作营销机制(产业链)2.网络推手,网络水军(背景及运作机制,营销账号)

3.受众本身(受众心理,关注点,审丑审美)

4.媒介渠道(网络社交平台异军突起)

1.正面、反面(教育意义,社会影响,舆论影响,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危害)等。)

三、网络红人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反思

2.对待态度、解决措施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知网上搜索#8220;网络红人#8221;,出现文献期刊数十篇,基本从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思想教育学五方面入手。有些学者对网络红人个体的研究主要放在她们雷人的一些方面;有的学者对网络红人的研究放在受众的心理层面;也有对传播媒介渠道进行研究的;还有一些学者对网络红人成功的背后推手进行研究,挖掘背后的经济价值和利益。总结为学者们主要是从网络红人本身、网络受众、传播渠道、网络推手等单一方面进行探讨。以下为部分国内学者著作文献: 陈石珍《从#8220;网络红人#8221;现象看网络时代下的受众心理》;周党华《网络推手研究》;尹章池,王曼,焦阳《网络推手的商业化模式及其控制》;李想《基于网络推手的微博营销模式》等。但是国内目前对该领域有较多研究但是研究方向比较单一,缺乏全面深入式的阐述即从全方面研究。

国外对我国网络社交平台网络红人现象研究较少,这也是论文写作的一大难题,但是国外从传播学,心理学等方面研究受众心理,媒介渠道的著作较多,可供参考。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首相先查阅大量相关参考文献,提炼观点,并创新有自己的想法;

其次梳理结构,形成大概行文提纲;

最后融会贯通根据提纲进行写作及修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张雪莉、张欣贾文平.网络红人对#8220;90后#8221;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成才就业,2011(15):23-24

[2]陈石珍.从#8220;网络红人#8221;现象看网络时代下的受众心理[J].科技信息,2010(28):96-97

[3]李炜娜.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秩序--以微博传播模式为例[J]. 今传媒,2013(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