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15 年 2 月 28 日的新媒体,微博、微信朋友圈都被一部叫《穹顶之下》的视频刷了屏: 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在沉寂一年之后,柴静归来,推出公益作品《穹顶之下》。
本次的作品联合人民网、优酷同步播出,视频推出的 24 小时内,国内几大视频网站的播放量就达到 1. 1 亿次,在新浪微博上,当日热门微博被#8220;@ 柴静看见#8221;#8220;@ 人民网#8221;牢牢占据首位,特别是#8220;@ 柴静看见#8221;转评赞总量达到 70. 5 万,#8220;@ 人民网#8221;8 条微博转评赞总和也达到了 30 万之多。
此次《穹顶之下》的热播在唤醒我们环保意识的同时,又让我们关注到了柴静这个极富魅力的著名新闻记者。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及写作提纲: 1.分析《穹顶之下》中柴静的语言风格,以及这种风格给《穹顶之下》这部新闻作品带来的影响; 2.以《穹顶之下》为例,结合柴静其他节目和作品,分析她作为新闻记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 3.通过对柴静语言魅力的分析,探讨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应培养怎样的语言风格,如何通过语言魅力促进节目的传播,如何通过极富个人魅力的语言风格塑造品牌主持人,推动品牌节目的建立。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几年随着电视节目栏目的不断更新,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也成为广大受众津津乐道的话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高低除节目内容等因素外,主持人的语言魅力相当重要,在不同的电是节目中,具有独创语言风格的主持人,能对观众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自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话语分析研究逐步走进我国传播学和文艺学的研究领域,它让人们了解到包括传播在内的文艺现象背后属于意识形态的操控性和主导性特征,及话语意蕴的生成方式等。
就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而言,其文化身份不仅代表着新闻舆论部门的话语力量,同时还意味着时代所赋予的,国家垂直体系建构要求下的多重话语组织表现形式。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调查收集资料。
通过校内图书馆信息系统,查阅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准备充分的参考资料。
2.在参读文献时,摘录资料中的关键部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以供引用。
5. 参考文献
[1]柴静.看见[M].广州: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常青.采访是一门艺术[J].新闻战线.2011(1) [3]叶子,赵淑萍电视采访:探寻事实真相北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北京[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5] (美)莱特尔全能记者必备北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罗幸柴静在《新闻调查》栏目中的主持艺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6) [7]赵亚君试论主持人的个性展现[J] 新闻战线,2005.(5) [8]刘婷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析央视《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的话语风格[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2) [9]张龙论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行为以《新闻调查》栏目主持人为例[J] 现代传播,2008.(6) [10]赵亚君试论主持人的个性展现[J]新闻战线,2008.(5) [11]孙莉从央视《面对面》:看电视新闻人物专访策略以柴静专访卢安克为例[J]新闻世界,2011.(2) [12]方东明谈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女性特质新闻世界,2012.(2) [13]《穹顶之下》纪录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