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可以称为传播时代。近年来,微博客成为人们信息发布,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2010年微博的迅猛发展也为公民新闻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和支持,借助于微博开放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的传播特点,公民新闻改变了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促进公共领域的开放,也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中去。本文结合微博中公民新闻事实具体以天津港爆炸为例,力图通过系统化的阐释和理论化的分析,对微博客上的公民新闻进行多角度的解读。本文从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处于微博平台上公民新闻发展状况,首先对公民新闻的发展历程的分析,探索网络传播形势下的公民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其传播特点,最后以微博中的天津港爆炸新闻为例,研究其变化特点以及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阐述公民新闻的定义和产生原因条件,这其中要特别提到的是公民新闻和公共新闻的区别和关系,这是公民新闻研究时都会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接着弄清楚新媒体特别是微博这种新媒体的定义,在这样的情境下,公民新闻的特点以及发生的变化,重点考察好的变化,也要指出他存在的问题。
写作提纲:
Ⅰ、前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外国研究状况:公民新闻这个概念可以肯定的说是舶来品。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今天web2#183;0时代而来。在《我们媒体》(We The Media)一书中,丹#183;吉尔默(Dan Gillmor)这样总结#8220;公民新闻#8221;对传统媒体的影响:#8220;草根新闻从业者摧毁了传统媒体对于新闻的垄断权,并将新闻从说教变为对话。#8221;这一现象也被学者称为#8220;草根新闻#8221;。草根新闻是学者吉尔莫 ( Gilmore) 基于发生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现象提出的他构想了一个新的新闻时代的出现,公民记者是过去的受众和过去与媒介论争的行动者等草根阶层的联合,他们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以前政府和利益集团的检查制度的影响吉尔莫的焦点并不在于技术影响了新闻的剧变,而在于影响这些技术应用改变的社会关系。
国内研究:
随着微博的出现,使更多的公民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新闻活动中来。公民新闻在微博的环境下表现出新的特点,国内学者对微博环境下公民新闻的研究也不断涌现。中南大学吕晓娟认为微博促进了公民新闻的勃兴、促进了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但也存在着局限性。辽宁大学申玲从微博中公民新闻传播的条件、公民新闻在微博中传播的特征以及微博对公民新闻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对微博环境下的公民新闻作了分析。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介绍公民新闻这一概念的定义和内涵,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2.阐述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介绍微博的具体情况。
3.论述公民新闻在微博语境下的传播变化,内容变化,传授关系变化等特点,以天津港爆炸的具体事实为例子论证。
5. 参考文献
[1] (英)丹尼斯#183;麦奎尔(DenisMcQuail),(瑞典)斯文#183;温德尔(SvenWindahl)著,祝建华,武伟译.大众传播模式论[M].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2] (美)尼古拉#183;尼葛洛庞蒂(NicholasNegroponte)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M]. 海南出版社, 1996
[3] [美]施拉姆(W#183;Schramm),波特(W#183;E#183;Porter) 著,陈亮等 译.传播学概论[M]. 新华出版社, 198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