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微博舆论场逐渐引起各级政府部门重视。
自2011年以来,政务微博已从最初的局部尝试走向全面运用,并逐渐成为传播有效信息、化解舆论危机、表达政府意志的有力工具。
尤其是对于突发群体事件,政务微博更是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让作为社会管理部门的政府与社会群众直接对话和沟通,让更多的人理性地思考事件,另一方面可以占据信息发布的制高点,使公众迅速了解真实情况。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自2011以来政务微博发展的路径、衍生的六种模式的优缺点及各自的作用。
二、近年来网络舆论的特点及政务微博在网络舆论环境中的特殊影响力。
三、在舆论引导上政务微博随着时间的变化所作出的改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于政务微博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刘锐在《中国政务微博运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将目前的政务微博现状归结为四个特征,一是数量急剧攀升,政务微博已成为微博舆论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开设范围和领域扩大,政务微博渐由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研究做准备;2.比较分析法:比较各种政务微博模式的差别,分析各种类型,从中找出哪些模式更适合当前的网络舆论环境现状,探究未来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模式的转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个别案例探究法,选取个别典型的政务微博进行详细探究,找到恰当的舆论引导模式。
(二)研究手段以传统文献检索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资料收集、数据整理等工作。
5. 参考文献
[1] 郭荔娟. 浅析网络舆论的引导方式[J]. 传播与版权,2014,(04):85-86.[2] 肖飞. 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务微博的舆情信息工作理念与策略探析--以雅安地震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01):44-47 71.[3] 屈涛. 政务微博发展的深层困境及若干思考[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15(01):75-79.[4] 刘锐,谢耘耕. 中国政务微博运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 编辑之友,2012,(07):10-14.[5] 杜杨沁,霍有光,锁志海. 基于复杂网络模块化的微博社会网络结构分析--以#8220;上海发布#8221;政务微博为例[J]. 图书情报知识,2013,(03):81-89 121.[6] 刘焕成,刘永. 社会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系统构建研究[J]. 情报科学,2005,(12):1771-1776.[7] 方付建.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社会影响研究[J]. 情报杂志,2014,33(11):14-17.[8] 谢耘耕,刘锐,徐颖,王平,万旋傲,王理,荣婷,王蕾,吕晴,宫玉斐,何筱媛,李慧君,董吟雪. 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报告[J]. 新闻界,2012,(05):47-54.[9] 廖晓明,奉婷.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作用机理和条件初探[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3(06):114-119.[10] 姜秀敏,陈华燕. 我国政务微博的实践模式及发展路径[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1):64-69.[11] 陈静,袁勤俭. 国内外政务微博研究述评[J]. 情报科学,2014,32(06):156-161.[12] 张玲. 政务微博的发展瓶颈及其突破--以北京市政务微博为例[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04):75-78.[13] 赵阿敏,曹桂全. 政务微博影响力评价与比较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J]. 情报杂志,2014,33(03):107-112.[14] Tiance Dong,Chenxi Liang,Xu He. Social media and internet public events[J].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16,(9).[15] Yungeng Xie,Rui Qiao,Guosong Shao,Hong Chen. Research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Users#8217; Communication Behaviors during Public Emergency Events[J].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1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