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最受公众关注的问题之一,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食品安全战略”,使得食品安全问题上升至国家战略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的悄然崛起,中国网民的活跃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现象,食品安全信息由传统的“树状式”传递转变为如今的“网格式”传递,使得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由此引起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公众和媒体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重要平台。因此从网络舆情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就显得尤为必要。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以食品安全事件的网络舆情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网络舆情的角度来研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展态势,试图揭示事件在网络的发展规律,以期对此类事件做到有效预警管理。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二,其一,如何从网络上搜集筛选出有效的信息,其二,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建立行之有效的模型。
写作提纲:
第一部分:引言和文献综述(1)背景分析以及研究意义:结合当今中国的时代背景,论述网络舆情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并阐述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2)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搜集并通过一定的方法量化近几年内发生的食品安全大事件引起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利用灰色预测模型与matlab建模分析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食品安全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了广大民众及相关利益者参与管理食品安全的重要平台,因此这也必将成为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新兴起来,因此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见,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情况来看,通过知网检索关键词“舆情 食品安全”检索到有效文献71篇,这些文献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有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网民的意愿、参与、转发和评论和不同媒体平台的转发报道等方面来研究网民及各大媒体平台的主体行为的,有从舆情的客体和本体的形成、特点及传播路径等方面来研究的;也有就食品安全舆情的的传播来研究其生命周期特点、关键节点信息和热度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来研究的,还有从舆情的检测、预警及引导策略来研究的。吴林海等[1]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特点,在考虑到信息的真实性,网民的信息甄别能力,网民对信息传播主体的信任程度等的基础上上,运用matlab对舆情的传播过程进行模拟仿真,探讨了食品的传播机理,得出了可以通过减少信息发布节点、集中发布网络食品安全信息和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来提高真实性较高的食品安全信息在舆情中传播概率的结论;杜明英等[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实例“福喜过期肉”时间进行研究认为此法对于舆情的研究预警确有可行性;马颖和张园园[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作用以及终结的演变机理,为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预警研究奠定理论和研究基础,为政府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提供智力支撑;林文声,姚一源等[4]运用不同的方法建立了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指标评价体系,是的舆情能够得到量化,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便捷和理论依据;林萍[5]等人借鉴网络舆情概念和特征,结合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特殊性,分析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以及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建立了包括主体、客体、载体、时空因素和舆情本体特征的较为完整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构成体系。潘慧明[6]从社会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在进一步完善立法、严格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上,明确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主导地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诚信、行业自律。马颖,丁周敏,张园园[7]基于传染病模型理论,构建了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演变中的模仿传染模型,研究网民在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的模仿传染机理和行为。洪巍,史敏等[8]以上海福喜事件为例,在事件发展与关注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集上海福喜事件的新浪微博数据,并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展开分析,探讨网民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转发行为的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洪巍,杜忠莲,吴祐昕等[9]为了分析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网民对媒体信息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探寻提高媒体舆情引导作用的有效手段,以TRUSTamp;TAM综合模型为基础,构建网民对媒体食品安全网络信息接受行为的假设模型,并运用全国12个省共48个城市网民的调研数据对假设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刘波维,曾润喜[10]对食品安全的网络舆情研究文献分别按照以不同类型的舆情研究对象为标准和以不同模型为标准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并归纳这些文献好的观点和策略。李笑曼,唐晓纯[11]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演化过程的角度,侧重于舆情的演化机理、影响因素及干预与引导策略等方面,综述了舆情传播学理论中用于解释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机制。洪魏,李青,吴林海[12]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特点,在考虑信息的真实性、网民的信息甄别能力、网民对信息传播主体的信任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杜明英,杨珊珊等[13]从舆情关注度、舆情活跃度、舆情受众、舆情传播4个角度构建食品安全网络预警指标体系,利用八爪鱼采集软件从百度和新浪微博抓取舆情指标数据。基于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潘琪,王隽[14]基于2015年的网络数据,利用百度指数的关注度指标对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着重探讨2015年发生的"辉山乳业"、"诺如病毒"与"僵尸肉"三个典型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热度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变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干预措施。靳晓宏,王强[15]对目前网络舆情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基于事件主题构建舆情指数具有重要意义;其次,结合以往指标体系构建相关研究,从曝光程度、参与程度、舆情观点、网站特点、传播进度5个维度构建了主题事件舆情指标体系;最后,基于主题事件类指标体系,以食品安全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舆情指标的权重,构建了舆情指数模型,并基于该指数对食品安全舆情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的研究相比国内而言更早,但是直接对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方面的研究不多。预警方面主要包含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方法的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0日前:完成选题和开题工作
2、2022年11月10日-2022年11月30日: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5日前:完成初稿
5. 参考文献
[1]吴林海,吕煜昕,洪巍,林闽钢.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及基本特征[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30-139
[2]杜明英,杨珊珊,高向辉,吴倩.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9):188-192
[3]马颖,张园园.基于生命周期的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机理[J].生产力研究,2013(7):61-6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