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报实习经历的职业影响研究——基于南京财经大学校报原学生记者的考察开题报告

 2023-02-07 09:11:1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前,各大高校普遍开办校报,校报不仅有作为官方校园媒体承担高校新闻宣传任务的作用,还有作为实践平台培育学生提高新闻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作用。学生记者在校报中的实习经历主要是依托校报记者团这一学生组织,通过在其中担任学生记者或学生编辑向校园网站及校报供稿完成。 南京财经大学校报记者团是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下属的五大学生社团之一,由党委宣传部领导并提供业务指导。(以下校报记者团均指南京财经大学校报记者团)在校报记者团内,有实习记者、记者、实习编辑、编辑这一明确的职能上升路径,也有量化考核、轮流值班、采风活动、换届选举等组织管理形式。虽然校报记者团只是学生组织,但由于其向校园网站及校报这种官方平台供稿,所以有较为严格的时效性要求和稿件审核标准。这种工作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记者的采访和写作能力,提升采写技能这一职业竞争力,还使得学生记者可以初步接触到媒体的工作状态,产生对从事新闻工作的职业想象。

校报作为较为正规的有着成熟管理模式的校园媒体,学生记者在其中实习的获得和付出与专业媒体有一定的类似。如:他人眼中供职于官方媒体的职业光环、刊登稿件的成就感、用记者证出入各种场合的特权、对学校中重大活动的报道权、换届选举的仪式感等等。相应的,学生记者也要履行义务。如:完成量化考核、值班等等。研究高校校报实习经历对职业的影响,有助于帮助学生记者找准自己今后的职业定位。

另外,校报记者团作为学生社团的一种,考察学生记者在校报记者团的实习经历对其职业的影响,可以为学生社团实习经历对大学生职业产生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学生社团的实习经历在大学生的大学生涯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对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以极大地提升大学生就业素养,帮助大学生就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将基于南京财经大学校报原学生记者的考察,分析研究高校校报实习经历的职业影响。通过对已经期满离任的南京财经大学校报原学生记者的深度访谈得到访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校报实习经历是否对学生的职业产生了影响?对何种特征的学生影响更大?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什么途径产生?通过对于访谈中的关键时刻、特殊事件或出现频次较高的事件进行梳理,得出结论。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校报实习经历对学生记者的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关于高校校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类主要是研究校报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定位问题。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校园传播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校报作为传统媒体的主体地位受到了极大冲击,但校报作为党委宣传部下属的校园媒体由于其政治属性仍有其特殊地位。校报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找到合适的定位成为了研究热点。贺立凯认为校报作为高校党委和党政的机关报,是一种特殊的舆论平台,在校园媒介生态中应当占据主导地位[8]。但在新媒体时代,校报作为传统媒体受到外部冲击和自身短板的限制,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因此,张翠娟指出在新媒体时代,校报要主动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与新媒体的错位发展[4]

第二类是探讨高校校报的发展路径。校报要在新媒体时代发展,只有创新才能寻求突破。彭月萍、曾平泉从校报特殊性入手,建议高校校报转变办报观念,创新管理体制,增强受众本位意识,丰富报道形式[3]。除了形式创新,内容创新也必不可少。侯纯玉认为,校报应不断加强深度报道、充分发挥言论作用、策划精品栏目、提升校报的可读性,才能成功转型[6]。在校报自身转型之外,还要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张明平提出,在融媒体时代,校报需要适应新形势,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2.30-2022.1.5 访谈准备

确定访谈范围:由于本文旨在研究校报实习经历的职业影响,所以选定的访谈对象范围主要是正在面临就业或者已经就业的原学生记者,基于笔者的关系网联系从2022届到2022届原学生记者。预计2022届1~2名,2022届3~4名,2022届3~4名,2022届1名。同时要确保访谈对象各有侧重。

准备访谈问题:分为基础问题和补充问题,基础问题主要包括在校报期间重要时刻的回忆、选择岗位时的侧重、工作后是否有用到与校报实习经历相关的经验等方面。通过分析对方的回忆叙事考察其对校报的态度和校报对其产生的影响。基础问题一致,补充问题在联系访谈对象时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再进行补充,比如有人选择连任、有人本来是会计学专业的却跨考了新闻学的研究生。两类问题相结合,力求全面呈现校报对其的职业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陈丽霞.高校媒体“报网合一”的有益尝试——以《武汉大学报》的探索为例[J].学习月刊,2013(06):100.

[2]张明平.融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校报创新发展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52-54.

[3]彭月萍,曾平泉.高校校报的特殊性及其发展途径[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01):129-13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