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冲击社会主流文化,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其影响力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网红效应”类似于“明星效应”,网红的一言一行对其粉丝群体,甚至是对该平台的一般受众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男网红对自身形象的多元建构,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受众对男性气质的固有认知,促进更加包容更加丰富的网络生态,但一些一味追求流量而标新立异的行为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并为人诟病。本文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中男性网红群体为对象,分析其在自我呈现时,对传统男性气质的解构与重构,研究其塑造的形象在受众认知方面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引导大众正确认识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领域多元化的男性气质及其呈现方式。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通过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中男性网红董代表、十四点、孙滢皓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他们在自我呈现时,具体从哪些方面对传统男性气质进行解构与重构,同时结合网络中关于他们的评论以及对部分受众深度访谈的结果,研究其塑造的形象在受众认知方面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对研究对象发布的视频内容进行全面、详细、有深度的分析。(2)访谈对象应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3)通过访谈全面了解抖音用户的真实想法和态度。
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 性角色理论长期影响着这一时期的男性气质研究。性角色理论基于生理性别上的二元划分, 强调社会文化建构男性或女性,使他们的行为符合所对应的性别气质。然而性角色理论只是一种静态模型,并不具有文化普遍性,无法体现性别角色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982年,康奈尔和凯斯勒等人提出霸权男性气质概念,有力地推动了多元男性气质理论的逐渐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男性参与作为促进性别平等的重要推动力,从而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由此,男性气质研究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男性气质研究便产生于这一阶段, 由于起步较晚,所以受西方已有的男性气质理论影响较深,中国学者在学习、研究西方理论成果的同时,也在积极尝试将男性气质理论本土化,从而建构适用于我国社会文化环境的理论模型。
和西方相比, 中国男性气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社会学领域对性别研究重视不足,国内也没有像西方一样专门为男性气质研究创设期刊,所以相关文献、著述等较分散,男性气质研究发展缓慢, 且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体系, 现有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介绍西方的研究实践、理论成果,为中国的男性气质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描述理论背景,并用以启发对建设本土化理论模型的思考。二是运用西方理论研究、剖析中国有关男性气质的议题,分析其原因和影响,促进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问题。三是尝试将西方男性气质研究理论本土化,建构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环境相适应的理论模型。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内容分析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抖音短视频平台的美妆类、搞笑类、颜值类男网红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分别为十四点、董代表、孙滢皓,并对他们发布的视频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相关考察数据及抖音短视频的构成要素和平台特点,从其发布视频的主题等维度对对他们的形象进行总结和概括,同时关注其评论区的热门评论和知乎、豆瓣等平台对他们的评价和讨论,以考察受众态度和倾向。
(二)深度访谈
5. 参考文献
[1]皮兴灿,王曦影.多元视野下的中国男性气质研究[J].青年研究,2017,No.413(02):85-93 96.
[2]方刚.当代西方男性气质理论概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6(04):67-72.
[3]韩婷.互联网语境下性别研究的发展与进路——基于近五年(2012-2017年)SSCI的文献综述[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01):5-1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