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心理健康政策变迁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5 12:16:2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选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心理健康(精神卫生)有关方面的政策研究,本选题为毕业论文导师与学生共同选择的课题。具有立意深远、专业突出、优势明显的选题特点。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层面对心理健康问题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进行指导规范,展示了中国政府致力于人的全面而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人民身体健康水平的殷切期望与努力。研究心理健康政策,可以梳理我国在此领域的治理历史,分析与研判治理逻辑,同时进行跨时间、跨国别对比,从而更好地把握政策,进而为心理健康政策今后的发展指明发展方向。

心理健康政策同时具有政策学科与心理学科的交叉性的特点,是学术性强、理论应用度深、辐射范围广的研究方向。该方向贴合本专业的学科内容,能够基于中央政府层面、政策领域、变迁视角进行研究,是本专业学习四年的知识大练兵。同时,心理政策具有普惠的特点,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关爱,而这也是本学院“大爱公管”精神的相同要义,从事该方向研究,能够锻炼专业所学,升化道德情操,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选题研究内容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年内产生的所有中央层面的、有关心理健康内容的政策文件、会议活动、重大事件等施政决心。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制定我国心理健康政策发展史谱、找出影响其变化发展的现实线索、瞄准中央对心理健康建设的治理思维、指明我国心理健康体系建设发展方向。

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中国心理健康政策的发展,从一开始便与卫生事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心理健康”被长期归类于“精神卫生”层面,因此国内外学界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长期聚焦于精神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相关研究者多为医学人士,以下为一些代表成果。

马弘等(2009)叙述和解读了中国新世纪前十年的重要精神卫生政策,对这十年政策划分为了规划、全社会意识和施行性政策三个阶段,对其中一些重大事件如“686项目”、十七部委联席会议制度、精神卫生首现《政府工作报告》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刘继同等(2009)认为由于汶川大地震,国人精神心理健康状况首次破天荒由个人疾病、临床医疗问题演变为公共健康和社会问题。并且对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建议。于欣和马宁(2011)对当年召开的精神卫生政策研究国际高峰论坛进行了记录,并总结了会议共识:要以创新推动政策,以实践检验和改进政策并在政策研究和制定中满足大众的选择和需求。栗克清等(2012)回顾了1949年以来的精神卫生建设情况与政策,认为中国精神卫生服务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资源短缺、治疗率低、社会歧视等问题。周蔚和肖水源(2014)研究了国外现行精神卫生政策,归纳出大部分政策分为精神疾病预防、患者医疗保障、患者社会福利、人力资源保障、患者权利保护、社区康复、精神卫生监测等方面。李国强和田密(2015)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进行了研究,认为现行条件下教师政策弹性较大刚性不足,执行力度存在城乡差异和学校层级落差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王玮等(2016)发现发达国家心理健康领域政策主要遵循患病个体与社会环境两条主线,既重视科学研究,研发新诊疗技术,又重视借助新技术手段,优化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体系。竭婧等(2017)概括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状况,认为应当健全规范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并尝试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服务。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2017)曾撰稿指出自《精神卫生法》颁布以来,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大有改善,同时对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体系构建、人才管理、激励机制三个改进方向。曹琦和崔兆涵(2018)基于政策文本分析了我国卫生政策范式演变和新趋势,把我国卫生政策分为了福利化、市场化、民生化和系统化四个阶段及各自特点,指出了“健康中国战略”对我国卫生政策质的飞跃。俞国良和琚运婷(2018)回顾和展望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认为其发展轨迹大致经过了孕育与准备、初创与整合、成长与发展三个阶段。谢宇和陈发祥(2020)运用NVivo软件,分析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统计出了高频词、文本覆盖率等重要指标,并进行了政策展望。陈润滋等(2020)全面回顾了近十年的精神卫生政策,总结出了范围逐步覆盖、体系逐步完善、管理逐步规范、概念逐步完全四个变化趋势。王胜男等(2020)以政策工具为视角,分析了突发公共事件心理援助政策,发现国家卫健委是出台心理援助相关政策最多的部门,主要聚焦于应急响应阶段与环境性政策最多三个特点。熊回香等(2021)对省级健康政策进行了政策分析,发现目前省级健康政策的基本政策工具存在明显的分布均衡缺位,“大健康”和“健康权”的领域建设倾向性失衡,且同政策工具细分款目的融合程度有待提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完成论文的选题环节,进行选题评估。确定选题基本框架,编写开题报告,进行选题预研工作与效果评估,确定研究方法。

2022年2月,完成论文主体,解决基本问题与目标。

2022年4月,完成全部研究、编写工作,进行论文细节修改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马弘,刘津,于欣. 中国近十年重要精神卫生政策的发展与解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2):840-843.[2] 刘继同,孔灵芝,严俊.中国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范围与佛教慈善政策框架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142-148.[3]于欣,马宁.精神卫生政策研究国际高峰论坛会议纪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06):475.[4] 栗克清,孙秀丽,张勇,石光,Arnulf KOLSTAD.中国精神卫生服务及其政策:对1949-2009年的回顾与未来10年的展望[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05):321-326.[5]周蔚,肖水源.国外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10):721-728.[6]李国强,田密.中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反思与前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9):70-71.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7.034.[7]王玮,陈晶,陈雪峰,吴玄娜.部分发达国家心理健康研究与促进的政策及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10):43-49.[8] 竭婧,罗品超,郑希付.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状况[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6-23(004).DOI:10.28131/n.cnki.ncshk.2017.002729.[9]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砥砺前行中的精神卫生工作[J]. 心理与健康,2017(10):10-11.[10] 曹琦,崔兆涵.我国卫生政策范式演变和新趋势: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8(09):86-91.DOI:10.19735/j.issn.1006-0863.2018.09.13.[11] 俞国良,琚运婷.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历史进程分析与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8(10):40-48.[12] 谢宇,陈发祥.基于NVivo的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7):145-149.DOI:10.19903/j.cnki.cn23-1074/g.2020.07.028.[13] 陈润滋,吴霞民,马宁.中国2009-2019年的精神卫生政策与实施[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07):555-560.[14] 王胜男,尹训宝,贾绪计,王艳郁,吕军城,孙宏伟.政策工具视角下的突发公共事件心理援助政策分析[J].医学与社会,2020,33(12):11-15 27.DOI:10.13723/j.yxysh.2020.12.003.[15] 熊回香,代沁泉,陈琦,谭莉.面向“健康中国2030”的我国省级健康政策研究及启示——基于“工具—大健康—健康权”的探索[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06):28-36.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21.06.00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