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银发网红”形象建构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2 11:36:5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今年2月10日抖音平台一位银发网红“耀杨他姥爷”与世长辞,网友纷纷表示哀痛惋惜。在短视频平台中存在许多这种分享自己日常生活的老年网红,用幽默丰富的拍摄方式与语言风格来给受众带来欢乐,亲切熟悉的朴素情感也让受众仿佛看到自己的祖父母,在平台自我呈现的形象丰富,带来良好传播效果的同时也扭转了其以往在传统媒体上的贪便宜、不文明、不遵守公共秩序等负面媒介形象。然而从整个社会生活来看,在短视频平台中分享生活分享日常的老人数量仍不算多数。老年群体与社会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类似于“数字鸿沟”的问题,许许多多的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或拥有智能手机但是不会熟练使用,久而久之导致老年人成为“数字难民”的主体,部分老年人与时代脱节的局面形成。

为此,本文将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短视频平台“银发网红”的媒介形象建构,梳理银发网红群体形象特点,分析其在形象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设性角度提出意见对策,为日后银发网红媒介形象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在宏观层面上,研究银发网红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形象也有利于改变老年群体的负面媒介形象,对于促进老年群体触网有积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论文将以抖音和快手两个短视频平台的十位有代表性的银发网红账号为研究对象,对近一年内的其所有短视频作品进行样本抽取,基于拟态环境理论对短视频内容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各自的内容特点和差异,并依据其点赞量、评论量和转发量的多少,考察影响内容传播能力的主要内容因素有哪些,由此对“银发网红”进行分类,并对其形象呈现提出相关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拟态环境”的概念,认为外部世界太多复杂,受众没有办法直接认识现实,而媒体建构出的拟态环境是受众了解现实的工具,为之后的媒体形象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关于“媒介形象”一词,国内目前还未有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栾轶玫总结了媒介形象研究的两个维度,一是研究媒介组织自身的形象,媒介自身是被研究的对象;二是研究社会中的具象或个体如公众人物、社会团体、国家机器等通过媒介传播所衍生出来的公开形象,媒介只是传播的介质[1]。张晓莺对媒介形象进行定义,其认为媒介形象是某种事物客体经由运动而产生的现实形象或者客观状态在大众媒介中的投影同时,媒介形象涉及公众对该事物客体的印象、看法、态度、评价等情感的综合反映,必须经由受众主动的意义建构才能完整地传播[2]。宣宝剑认为,媒介形象是人们对于大众传播媒介及其再现事物的认知总和,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的形成受形象主体、认知主体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共同制约[3]。学者们关于媒介形象理论意义的研究也为媒介形象领域的拓展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媒介形象一直是传媒界研究热点,国内学者主要研究两类媒介形象。一是具有争议的特定群体,如“粉丝”、农民工等。蔡骐认为大众媒介通过相关符号构建的负面粉丝形象是对粉丝群体的污名化,粉丝群体被排斥于主流文化之外,成为了受贬抑的“他者”[4]。许向东认为媒体对农民工的传媒再现多以负面为主,城市居民无法了解真实的农民工,只有依赖以往的记忆对农民工的形象进行建构,后果是形成社会区隔。第二类是城市形象与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5]。杨凯国内对“银发网红”的媒介形象研究,随着短视频的不断兴起而逐渐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论文大致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绪论、“银发网红”短视频内容分析、“银发网红”媒介形象研究、“银发网红”形象呈现的问题研究、关于优化“银发网红”媒介形象呈现的意见、结论。

第一部分绪论内容主要由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相关概念与理论支撑、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五个要点组成。

第二部分“银发网红”短视频内容分析中,首先将用内容分析法对内容研究进行设计,对样本量样本内容加以理清分类,然后对样本内容的风格、情感,主要人物、拍摄场景、视频文案、背景音乐等进行详细分析解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栾轶玫.媒介形象的研究现状及重新定义[J].今传媒,2006(09):16-19.

[2]张晓莺. 论框架理论与媒介形象之建构[D].暨南大学,2008.

[3]宣宝剑.媒介形象内涵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03):27-28 2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