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短视频行业重新崛起并迎来了高潮。同时,UGC生产模式充分调动了全民积极性,使广大网友都拥有去参与视频创作的热情,用户不再只是观众,而是成为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和供应者,这样深入体验式的互联网服务使得UGC模式的价值快速提升,新的内容形态、组织方式、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大量碎片化的原创内容通过自媒体短视频的方式传播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其中,UGC 短视频平台“抖音”的表现尤为突出,已成为当前短视频社交平台巨头之一。“抖音”APP 凭借其技术门槛低、简单、易操作的产品思维,打出 “抖音,记录美好生活”的标语,以期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
二.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概括本篇文章对于新媒体时代UGC模式下乡村青年形象构建和传播活动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包含对国内今年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第三部分是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主要介绍本文的理论视角UGC模式以及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包括样本选择和分析,通过收集抖音app上有关乡村自媒体短视频的账号内容进行整合和对比;第五部分是通过短视频样本,对新农村青年构建媒介形象过程中涉及的题材和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全方位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探究用户“自构”形象背后的动机、需求、个体叙事和内容呈现方式;第五部分是乡村青年的自媒体短视频传播效应、未来展望和优化策略;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要点总结和愿景。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前人的文献研究发现,资本、技术、异化以及乡村日常生活的凋敝是媒介化情境下乡村青年“抖音”使用和日常生活展演的深层逻辑所在。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新的商业场域,其越来越显著的商业、资本逻辑潜在地影响和重塑着平台的内容逻辑: 广告营销、推广、直播带货等内容,成为乡村青年媒介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依托新技术产生的“剪辑”“滤镜”工具、时间变速工具,使得视频内容呈现要做真实世界的一面镜子大打折扣,乡村和小镇青年的真实形象均披上一层为赢得更多关注而定制的技术外衣。 另外,“抖音”中以猎奇吃播、“土味”段子为呈现主题的用户体量和作品体量不断增加,使得乡村日常生活呈现出现碎片化、重复单调,以及戏剧化表演性增强的趋势。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首先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以及近年来研究相关主题的国内外文献,对之前的研究进行提炼和概括再对文献可以补充的内容进行思考。在抖音app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如“农村自媒体”“新农人”“乡村青年”等关键词,然后进行目的抽样法筛选样本,对样本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帮助相关内容进一步研究。最后根据内容研究做出总结并对未来发展再做展望。
5. 参考文献
[1]田雅楠.戈夫曼“拟剧论”的再思考——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谈起[J].中国报业,2017,(8):83-84.
[2](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房可飞.拟剧理论视阈下网红自我呈现方式探析[J].新媒体研究,2020,(24):52-5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