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执法风险的因素分析与思考开题报告

 2023-01-13 18:05: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问题,提出要全面完善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工作机制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依法治税的深化,市场主体利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此过程中,国税部门现有的征管资源配置、信息化水平、税源管控力度、纳税服务能力与纳税人数量爆炸式增长、涉税业务趋向复杂、执法风险日益加大等问题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税收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税收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

由于纳税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在税务执法过程中任何小的差错都会造成纳税执法风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税收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涵。税收执法能力是衡量税收现代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税务机关日常工作中税收执法风险,从制度、人员管理、管理过程等方面简述了执法风险的现状和表现形式,并分析执法风险产生的因素。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分析借鉴国际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经验,探索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的措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学术界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研究,从执法风险产生的不同部位、管理过程、诱发执法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产生风险的因素并就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但大多数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有范围的具体措施方案,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段光林(2008)在《风险管理理论对降低税收执法风险的启示》一文中借鉴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在介绍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的ERM整合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的情况及存在问题,并从优化风险管理环境、科学规划风险管理为切入点,提出防范和化解税收征管风险的途径。张青泉(2013)在《对税收执法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思考》中从实体法的不规范、程序不规范等方面分析了引发税收执法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建立税收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等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对策。涂龙力、涂京骞(2017)在《关于规避税收执法制度风险的思考》一文中尝试从典型案例入手,在分析规范性文件的执法风险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优化层级结构等方面来降低制度性税收执法风险的解决思路。在纳税人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以及司法机关对税收执法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刘锋(2017)在《基层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与应对》中,从税收政策制度、基层税务人员的能力和意识、纳税人经营难以全面监管等方面分析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并提出来防范措施,如:加强税收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加强税务分局建设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2022.11.30

确定课题研究计划,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收集英文专业文献,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刘明虎.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指引[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2]郝昭成.税收执法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

[3]朱俊福.税收执法风险防范与控制[M].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