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企业会计工作在实践环节中出现的问题逐渐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会计估计的随意性,降低财会报告的风险,重视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成为必然。
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要求人们对会计处理方法持谨慎态度。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不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一是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内容及其必要性,二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三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四是如何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解决措施。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重点是通过介绍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内容,结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指出其在资产减值准备上、收入确认中以及负债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对策来完善会计谨慎性原则,以此来完善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写作提纲:
一.前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谨慎性原则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原则。目前我国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主要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研究方法和理论。
任卫国(2014)在《关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一文中提出推行谨慎性原则要循序渐进,要注重扩大谨慎性原则运用范围与适度运用相结合,通过逐步扩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促使各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使投资者及债权人对企业的分析有较强的可比性,但在其实际运用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约束,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王晓明(2014)在《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中通过规范研究方法分析了某些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导致群众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存在误区,对此提出在会计核算中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保守和消极,而是在保持其均衡和稳定的同时,使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合理的弹性,从而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日-2022年1月18日: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
2022年1月19日-2022年4月10日: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
2022年4月11日-2022年5月6日:反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二稿、三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
5. 参考文献
[1]任卫国.关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
[2]王晓明.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J].财会研究.2014(12)
[3]易际珠.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财会学习.2015(1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