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经济交易活动或事项不断涌现,成本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局势和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公允价值成为国际会计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课题。与国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相比,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引入到回避再到重新引入的阶段,可谓历经波折。2007年1月1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新会计准则得到正式的再次启用,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时效性,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缺点和不足,也是我国会计准则力求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步骤。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公允价值在准则中没有具体化的准则、我国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运用范围不广、上市公司借助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等现象。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得以很好的解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问题,对完善会计理论、促进公允价值在实践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公允价值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研究内容,对公允价值应用的相关基础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阐述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的具体应用。
其次,以上市公司应用情况的年报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选定一家具体
上市公司,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的应用范围和披露情况,以及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和净利润的影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 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SFAS157号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推向了高潮。ranklin Allen,Elena Carletti (2007)认为,流动性在金融危机中扮演重要角色时,资产价格可能反映的是流动资产的数量而不是资产的未来盈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市场价格评估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是不可取的。保险行业的冲击可能会导致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低于其负债,所以他们无力偿债。相比之下,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银行有能力偿还未来所有负债。
国内研究:公允价值(Fair Value),是指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历史成本计量开始显示出其缺陷,而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则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尤春涛( 2015)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可以揭示因市场风险变化而导致的收益或损失,使'未来经济利益的获得或者牺牲'成为资产、负债的本质属性,所以我国引进了公允价值会计。周敏,卫冰清(2014)认为,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和突破,尤其是在公允价值方面。陈忱,杨玉婷(2013)认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是在公允价值应用中还存在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判断,普遍存在的关联方交易会影响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价格波动频繁等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建议。彭亦芬,何旭明(2013)认为,2007-2008年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了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利弊的激烈争论,这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许多争议源于对公允价值会计新内容的不了解以及对公允价值会计目标的不同看法,对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时期作用的关注虽然具有合理性,但与之有关的问题是否应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标准并无定论,历史成本会计不可能作为一种补救方法,公允价值会计标准本身很难挑剔,但在实施中的确可能出现问题。王丽(2013)认为,会计不仅仅是单纯的反映信息,而是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因素。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的新属性,是会计信息架构的热点议题。公允价值一直作为各国政府和会计机构治理研究的对象,很大程度上对经济社会发挥其推动作用。然而公允价值在理论实施中,仍然会遇到许多难题,这就需要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期实现会计价值最大化。吴云端(2013)从相关性的视角,利用2002-201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增强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对股票价格的联合解释能力,提高了中国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刘悦(2013)认为,公允价值机制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它可以让投资者对决策做出更加科学的评估,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李春慧(2012)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活跃的资产交易市场、成熟的证券市场、完整的资产评估和审计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专业的执业人员队伍、诚信的社会氛围等外部支撑条件。如何完善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建立并优化公允价值应用系统,提高相关执业人员的素养,是促进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所必需解决的问题。 杨波(2012)认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经历了'用-弃-用'式的坎坷发展过程,目前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和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利用和发展市场信息网络,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市场信息。杨欣(2010)认为,我国已经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方面有新突破,尤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最为显著。通过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现状和融危机中美国和欧盟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修订的始末和内在原因,针对我国公允价值运用中的弊端提出解决办法。邵毅平,张健(2010)使用我国2007年至2008年持续两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97家上市公司提供的季报数据,运用SPASS软件对公允价值计量与公司业绩变动之间关系的分析表明:宏观经济指标能够显著地传导于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对企业的业绩变动具有扩张效应,原新龙,罗尚秋,原源(2015)选择A股市场上的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企业价值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公允价值计量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企业价值且呈正相关关系,公允价值计量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诞生和应用的,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也得到了证实,能够提供更多相关的决策信息。 王毅佼(2009)认为,公允价值的使用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相关性,新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并不熟盲目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而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23日,确定选题并提交。
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阅读资料,写出论文开题报告。
2022年1月19日-2022年 1月31日,阅读大量资料,并写出论文大纲。
5. 参考文献
[1]尤春涛.公允价值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19)
[2]周敏,卫冰清.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探讨[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2014(03)
[3]陈忱,杨玉婷.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研究[J]. 现代商业. 2013(1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