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结构逐步优化,大部分成为了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了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直接融资规模迅速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明显提高,资本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市公司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其公司股票、证券,上市公司进入资本融资市场意味着其必须接受严格的监督和检查,所以,当公司出现资金不足并希望以低成本吸引外部投资者,管理层就可能会通过操纵财务报表数据来改变投资者和债权人对公司预期价值的判断,进而以更高的价格来出售股票或是以更低的利率获得贷款。
财务报表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对前期财务报告差错进行更正的行为,其本意在于更加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进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然而,国内上市公司往往基于特定的自利目的进行财务重述行为,加上层出不穷的舞弊事件,这就难免让公众质疑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同时也贬低了上市公司的形象和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对财务报表重述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原因及对策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中国证监会于2003年12月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因前期公开发布的定期报告存在差错被责令更正,或经董事会决定自愿改正:及存在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时,上市公司需以重大事项临时公告的形式及时披露修正后的财务信息。该规则揭开了我国财务报表重述制度的序幕,而2007年1月1日其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则确立了财务报表重述的技术标准,该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若发现前期重大错误,应对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重新编报,并与元报表一同列示于官方信息披露网站,以便投资者进行对比分析,避免投资者误判信息。
国外学者对重述内容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GAO(2006)的九类: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关联交易、重组、证券相关类、并购中的研发、报表项目重分类及其他;二是Scholz(2008)的四大类九小类分类法:收入确认类、核心费用类(包括员工期权和租赁)、非核心费用类(包括资产价值评估、债务与利息、衍生金融工具、税费相关)、重分类与披露类(包括资产负债表项目及现金流量表项目);Burksamp;Jeffrey J和Callen等研究发现,重述内容涉及收入确认问题时,负面市场反应尤为严重;雷敏等(2006)发现,几乎一半以上的财务重述与公司利润有关。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12年11月-12月:搜集并阅读资料确定或调整选题;
2.2013年1月:在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3.2013年2-3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著作、论文等文献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翻译外文文献,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状况、成果、观点,并进行文献综述,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写出论文提纲;
5. 参考文献
[1]蔡春、杨麟、陈晓媛、陈钰泓.2005.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
[2]魏朱宝;会计信息市场的适度监管[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李晓霞;;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