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开题报告

 2023-01-18 09:07:0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上世纪30年代和2000年前后经济危机的发生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公允价值会计一直饱受争论。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并能预示危机的征兆。而反对者认为在缺乏流动性、处于困境或被迫的市场环境下,无法可靠计量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以 #8220; 顺周期 "的方式加剧了危机。这说明公允价值会计的弊端固然存在,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弊端更加凸显。我们要对公允价值会计加以改进,要知道如何运用和和确定公允价值,使公允价值的使用更有效。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能给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信息,公允价值会计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不能完全替代历史成本,但替代程度将会越来越高,他的意义在于:一是资产计价必须坚持客观价值计量。价格要能真正反映资产客观价值;二是资产计价必须立足于现在的时点,坚持动态反映,要求真实和公允。并且会计信息的加工也已经离不开公允价值,所以后危机时代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势在必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将先阐述公允价值会计改革的背景和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历程,再分析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危机的相互影响和全球对公允价值的讨论,最后关键分析公允价值会计改革的方向和领域,最后提出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措施和对公允价值会计改革与重塑的评论

研究内容:

一、公允价值会计改革的背景和公允价值的发展历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金融危机也迅速做出了反应并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特别是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允许在特定情况下进行重分类,这一举措使得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范围拓展且更为灵活,目的是缓解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降低复杂性,提高透明度。

国内陈旭东和逯东(2009)探讨了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争论的背景、焦点和原因。他们从会计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是否优于历史成本、为什么会计会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会计如何与金融监管相协调并在金融稳定中发挥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黄世忠(2009)在综述了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公允价值会计诱发顺周期效应的机理和传导机制,并对准则制定部门和监管部门所提出的缓解顺周期效应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利弊分析。王守海(2009)对公允价值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加速器和资产市场混响效应的基础上引入会计加速器,使风险承担更具顺周期效应,从而对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刘思淼(2009)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金融危机,但绝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不能解决金融危机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2月:搜集并阅读资料确定或调整选题;

2.2022年12月:在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3.2022年2-3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著作、论文等文献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翻译外文文献,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状况、成果、观点,并进行文献综述,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写出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任世驰,李继阳.公允价值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0(3):13-20

【2】张玉波, 公允价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J].会计之友,2010,(9):26-27

【3】黄世忠,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J]. 会计研究.,201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