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9 22:58:5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出大量的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在中国的经济组成中可以说是最具有活力的一部分,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家族企业却难逃#8220;富不过三代#8221;的噩梦,大多数的家族企业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福布斯2015年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可知,建立家族企业的一代创业者大多进入了65岁以上年龄层,企业中的权力交接速度明显变快。企业的代际传承意味着接班人进入二次创业的过程,但是企业接班人在二次创业的过程中面临着比一代创业者更加复杂的问题,其中包括家族成员的利益纠纷、一代与二代之间的经营理念的分歧、创业元老之间的盘根错节。同时,由于现在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动,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接班人对家族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企业经营转型。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经济大环境下,一代花费数十年建立的人脉资源难以全部交给接班人。而接班人社会经验的缺乏、人生阅历的短板更是让二代的继承之路变得更加艰难。此外,不动于国外对家族继承人成熟的培养体系,中国对于家族继承人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接班人若是入职较早,与企业一代创始人一起共同完成#8220;在创业#8221;得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接班产生的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如何使中国的家族企业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传承下去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确定什么是家族企业2、家族企业的实质3、目前家族企业的传承模式4、目前家族企业传承所遇到的问题5、国内外关于家族企业的研究情况6、成功传承的家族企业的成功之处7、传承失败的家族企业的失败之处8、在当前的中国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家族企业应当何去何从。

写作提纲:1、确定家族企业相关的定义2、目前家族企业传承所遇到的问题3、国内外关于家族企业的研究情况4、成功传承的家族企业的成功之处5、传承失败的家族企业的失败之处6、在当前的中国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家族企业应当何去何从。7传承成功和失败的家族企业案例各一并进行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一直是家族企业研究领域的中心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大部分家族企业开始面临传承的问题,新的接班人将面临上一代没有经历过的问题,其中包括企业内部产权明晰化和家族继任者之间的竞争等。Astrachan和Bowen(1999)指出由于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复杂性,传承决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其中权力的继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被认为是企业传承决策中最重要的一环。权力的继任影响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对于公司内部而言,CEO的继任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变动。而对于那些股东、供应商、顾客、公众以及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他们认为继任事件会影响到企业将来的发展。Kcsiict和Scbot(1994)提出权力的继任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在早期的研究中,大多数的学者都将注意力放在对家族企业传承过程的描述和对最佳传承方式的探讨上,现在学者们开始试图识别传承过程的不同维度和阶段,进而对传承的效果加以区分,并开始关注有效传承的相关影响因素。   为了充分了解家族企业权力继任的过程,学者们构建了一系列的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是家族企业传承的过程观。   尽管传承从表面看是某一个时点上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交替转换,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短期就可以应付的问题。Lansberg(1988)认为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因为它给家族企业带了很多重要的改变。而Murray(2003)提出,传承过程包含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任务需要完成,整个过程需要3年到8年的时间。学者们对传承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形成了几个有影响力的理论:   Longenecker和Schoen(1978)是最早试图构建家族企业传承的理论模型的学者之一,他们基础了七阶段接班模型,认为家族企业传承的过程包括七个阶段,即进入前、初步进入、初步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发挥重要作用、接班的早期和正式的接班。前面三个阶段为接班人在家族企业以外工作以及在家族企业内兼职,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发挥作用阶段接班人在家族企业中开始全职工作。而发挥重要作用阶段表明接班人开始进入管理层。在最后面两个阶段接班人开始占据高层领导职位。总体来看七阶段接班模型是一个解释长期家族企业传承过程的宽泛的模型。但是这模型并没有研究为什么接班人需要经历某阶段。   Matthews等人(1999)在七阶段接班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中的认知分析,从父辈领导人的角度通过认知归类法对父辈和子辈接班人进行评估得出认知归类路径分析模型。它的主要贡献在于肯定了心理因素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详细研究了父辈领导人与子辈接班人各种不同心理认知对传承过程的具体影响,从而满足了家族企业的咨询需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模型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考虑到父子间的不同生命周期对相互认知的影响。   Ivan Lansberg(1999)在其关于家族企业传承的著作中将家族企业传承过程按照企业家庭的发展进程分为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年轻企业家庭时期、管理进入时期、一起共事时期和放手接受时期,并分析了各个时期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在第一个时期,处于年轻企业家庭时期的父母其中一方或双方为建立巩固家族企业而奋斗,这时他们创业压力大无心顾及传承问题。但是这一时期的耳濡目染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是否愿意接班和是否能够接好班。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耳濡目染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是否愿意接班和是否能够接好班。第二个时期,下一代已经渐渐长大并且有了足够的理论知识,这时需要让有潜力的接班人到家族企业以外的公司锻炼一段时间。第三个时期,子女进入家族企业与父母共事,父母开始为权力的交接做准备。第四个时期是企业创始人对下一代的最后考验,一方面即将退下来的在任者很难面对事实往往会推迟放权,其他家庭成员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进行阻挠。新的接班人在企业中需要树立权威,这需要上一代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对关于西方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研究的回顾,可以看出迄今为止西方学者在该领域还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在短期内难以统一,这说明了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复杂性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首先对西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和引进,然后逐步应用到案例分析和定量创新研究,其中代表性观点有传播和学习阶段、实证和创新阶段。就传播和学习阶段而言主要是对国外相关理论的学习借鉴和理解分析。而第二阶段则存在很大的自我创新,其中学者刘学方等(2006)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关于家族企业接班人胜任力的模型,认为接班人的胜任力可以归纳为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两种类型,并得出组织承诺和诚信正直等影响因素对家族企业的传承成功有显著的相关性。余向前(2008)通过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家族企业传承的六个因素研究数据表明通过二分逻辑回归模型证明了传统文化观念、子女的能力与表现、企业治理模式的优越性三个因素与家族企业成功传承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此外,窦军生、贾生华(2008)提出企业家默会知识、企业家关系网络和企业家精神是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企业家个体层面需要进行传承的三大要素。范博宏在其著作《关健世代--走出华人家族企业传承之困》中提到家族企业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特殊资产(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创业者的个人兴趣、创办人难以被模仿的创意和能力、政商关系、特殊领导与管理方式等)和企业的制度环境(包括政府素质、官员廉洁程度、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和干预、市场发展程度以及产权保护等)这两个宏观上和微观上的维度来预测并选择最佳的企业传承方式。   综上所见,目前国内对家族企业传承的研究还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定性研究,由于中国现代家族企业的发展历史很短,目前对国内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研究尚未形成支撑性的理论。同时,国外的大量研究都是在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全面的背景下进行的,基于市场经济环境完善程度的巨大差异,国外的一些研究方法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还不能采用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1、确定家族企业相关的定义2、目前家族企业传承所遇到的问题3、国内外关于家族企业的研究情况4、成功传承的家族企业的成功之处5、传承失败的家族企业的失败之处6、在当前的中国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家族企业应当何去何从。

7传承成功和失败的家族企业案例各一并进行分析。

8各种家族企业传承方法的优缺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克林#183;盖尔西克家族.企业的繁衍-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甘安德.中国家族企业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刘建强,边杰.中国式继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