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利润构成分析开题报告

 2023-01-19 22:59: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商业银行作为追求利润的金融机构,其获取利润的能力,利润的数量和结构都关系着其生存和发展,在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8220;三性#8221;经营原则的前提下,银行的利润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行的利润结构,经营理念以及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西方商业银行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经营理念已发生深刻变化,伴随的表现即利润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从短期资产负债业务为主到全面的资产负债业务管理,再到服务性中间业务的崛起和投资业务的不断发展,西方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趋于稳健合理,这使得其进入一个成熟高效的全面发展阶段。与此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所暴露出的问题还很多。当前银行业改革正大刀阔斧地进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有效的内部治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等,这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改革涉及到银行当前经营的方方面面,而对于利润结构的分析恰恰是一个切入点,通过对其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并研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和经营管理。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中国银行的利润构成现状与成因,包括关于近几年财务报表的分析

二、中国银行利润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后果

三、关于中间业务 (一) 含义,重要性(二)发展中间业务的条件 (三)开展中间业务应该注意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

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考察,早期主要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角度来研究不同商业银行在不同时期的规模效率和范围效应。随着成本效率、X- 效率研究的诞生,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成本效率、X- 效率是影响银行经营业绩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Berger and Humphrey(1994)、Folin(2000)、Ahunbas(2001)、Rime和Stiroh(200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润效率,这方面的开端是Berger,Hancock andHumphrey(1993)应用参数边界法对美国储蓄机构的利润效率进行的实证分析。有关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Hoand Saunder(1981)的两阶段方法;SFA(随机前沿方法)运用随机效应或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面板数据,主要的有Berger(1995)、DemirgucKunt andHuizinga (1999)、BenNaceur andGoaied(2003) 等;DEA(数据包络法),主要的有Berger et al.

(1997)、DeYoungandHasan(1998)、Maudos et al(2002)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1.1-2022.12.31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22.01.1-2022.01.18并进一步收集参考文献,构建论文写作框架结构

第三阶段:2022.01.19-2022.03.19收集分析数据,研读文献,并完成论文初稿,接受论文写作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汪泉 #8220;宏观调控下商业银行的反应和变化情况分析#8221;《中国金融》2004 17期。

[2]夏令武 #8220;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契机与挑战#8221; 《中国金融》2003 15期。

[3]涂永红#8220;中间业务如何定价#8221;《中国金融》2003 15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