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正处于内部控制研究的初级阶段,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尤为突出,从而影响到其经济效益,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正是因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导致国内许多企业先后出现了信息失真、欺诈瞒骗投资者、经营失败以及各种类型的企业经济犯罪等事件,这些事实都说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不足。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的管理制度为基础,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为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目前,世界上一些先进的发达国家,其企业内部控制理论都具有一定时间段发展史,有些制度发展已然十分完善。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所在。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光大证券的经验教训,引发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并在结合国内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内部控制的若干想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二、对光大证券的内部控制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纳尔逊(Nelson)与拉得里夫(Ratliff)在1996年的《Control Triggers:a Control Concept Come of Age》中对内部控制做了本质性的定义:内部控制就是#8220;为正确的事在正确的时间发生提供合理保证#8221;。同时,对#8220;合理保证#8221;作出了解释。 美国学者梅约(Maijoor) 在2000年的《The Internal Control Explosion》中把内部控制研究分为三大方面: 其一为微观层面审计学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主要关注业务循环与规范交易问题; 其二为中观层面组织学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重点探讨组织内部权责配置及各部门控制问题;其三为宏观层面经济学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聚焦研究市场及宏观督导对公司控制的影响。 罗伯特.西蒙斯(Robert Simons)在2005年的《组织设计》一书中,提炼关于内部控制内核的认识。他提出内部控制从其基本使命来看主要实现或为实现四大平衡提供合理保证。这四大平衡为:战略与结构、责任制与适应性、阶梯与环形网络、利己主义与使命成功。 国内研究现状: 宋蔚蔚在2010年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中,根据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介绍了内控关键控制节点,并且展望了企业内部控制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 方红星,池国画在2011年《内部控制》中,主要是根据财政部2008年以来连续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为指引,回顾了国内外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按照内部控制的五要素,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郑洪涛,张颖在2012年的《企业内部控制学》认为,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内部控制建设在各个企业相继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于而立在2012年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中,围绕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澄清和解释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的种种猜想和推论,进而为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提供有力的证据。于而立在书中提出了如何优化内部控制环境要素、提高内部控制模式有效性及内部控制系统整体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搜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2022年12月)
2.深入研究资料,撰写论文提纲(2022年1、2月)
3.撰写论文初稿(2022年3月)
5. 参考文献
[1]李荣梅,陈良民.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池国华.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张淑萍.雷雨.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10,(0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