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权利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目标实现的长效保障机制。社会的进步带来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迅速发展,其内部控制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内部控制是国家组织治理体系中基础性和保障性环节,充分发挥其内部治理的作用,能够改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系统的运行环境,提升国家治理决策、执行和监督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衔接性和科学化水平。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将企业内控管理理论、方法引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中,是提升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和水平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和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措施。
财政收支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内容, 所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中有哪些风险并能够根据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财政出资支持,以提高社会服务为目的社会组织,是我国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是指根据本单位各项管理政策和资产的管理,采取的一系列的保护手段,是一项具有控制性的过程,对财务内部的各项资产采取有效监督和管理,其目的在于保证事业单位正常的经济业务活动,促进事业单位能够良好运转。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能够全面地、清晰地、准确地反映单位内部的各个环节的运作,加强对单位内部资金的保护,通过合理的职责分工以及相应的财务管理程序,保护了单位内部的会计资料和信息的完整性,是事业单位管理和控制自身财务的关键。
从内控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有待解决的问题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Calderon(2010)提出,任何政府部门都应该深化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断增强内控意识,对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每个环节具体风险点,从而提出有效的风险促措施,这一过程要形成常态化的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在安全的环境中执行,促进内控实施的效率与效果。
国内研究现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 2022年11月1日前——毕业论文选题、定题;学习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规程与要求;
2. 2022年11月29日——收集、整理、阅读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递交老师审定;
5. 参考文献
[1]窦田田.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以防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流失风险[J].财会学习,2019(28):230-231.
[2]张明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优化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2):39-40.
[3]宋红梅.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中风险防范策略的若干思考[J].中国市场,2019(26):89 9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