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盈余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的行为。
其中,管理者运用各种不同的判断去影响或改变财务报告即为盈余管理的手段,这些判断中包含会计判断和其他管理判断。 首先,管理者对于财务报告中存在的大量未来经济事项必须作出判断,例如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残值,养老金与退休金、递延税款以及坏账损失等。 其次,对于同一类经济业务,管理者必须在公认的会计方法中选择其中的一种处理方法,像折旧方法中的加速折旧法与直线折旧法、发出存货计价中的先进先出法、后进后出法与加权平均法等。管理者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也需要进行判断,例如存货水平、存货发出和采购的时间安排以及收账政策,它们都会影响到成本和收入。管理者也必须自主决定一些费用的发生时间,像研究和开发费用、广告费及维护费。最后,管理者必须对公司的诸如企业联合、租赁合约以及权益性投资等交易作出决策,这些决策也给管理者提供了判断的空间,管理者可以将商业联合适用联营会计,也可适用购并会计;租赁合约可以是资产负债表内的义务,也可以是表外义务;权益性投资可按权益法核算,也可按成本法核算等等。简而言之不外乎以下三种方式:利用应计制中存在的会计判断,进行盈余管理;通过安排交易发生或交易方式进行盈余管理;通过营运资金的管理进行盈余管理。虽然对于哪些判断是公允、中立的判断,哪些属于盈余管理,哪些又属于盈余操纵,至今理论界和实务界并未给出明确的范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管理当局在进行上述众多的判断中,都有可能和有条件进行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非常复杂。所谓明确是指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这点是可以充分加以肯定的。盈余管理是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相矛盾的。我们也应注意到其目的又非常复杂。因此,盈余管理的手段便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以贝仕达克公司为例进行IPO盈余管理手段研究,通过重点研究公司投资收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子公司、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等非经常性项目来了解IPO的盈余管理手段,找出相关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
首先简要介绍贝仕达克公司的产品、业务、发展历程,之后介绍相关非经常性项目,在获得充足准确的数据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盈余管理手段研究;然后分析不同项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持续性;最后对贝仕达克盈余管理状况做出总结,并预测其前景,指出自己研究的局限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会计选择的盈余管理研究已经很成熟,但是大多是从广义的会计政策选择的角度进行研究,仅从会计估计变更角度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却不深刻:
William.R.Scott(2009)指出在公司组织结构发生变动的时期,比较容易发生巨额冲销行为,新任管理者进行巨额冲销的目的是将亏损责任归咎于前任管理者。
Pourciau(2009)对有非常规变化的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当企业存在非常规变化时,企业往往利用这些变化来减少当年的收益,从而在下一年进行调增的反向操作,达到企业的某种特殊目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年11月1日 完成选题工作;
第二阶段:2022年11月29日前 完成开题工作;
第三阶段:2022年3月13日前 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 William.R.Scott.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2-36.
[2] Pourciau, S.EarningsManagementandNon-routineExecutiveChanges[J].Journal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9, (02): 10-13
[3] Ibrahim S,LloydC.Theassociationbetweennon-financialperformancemeasures i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contract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mp; Public Policy, 2011, 30(3):256-27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