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开题报告

 2022-12-07 11:31: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各行各业正在面临各自的自我淘汰、转型、升级,不同规模的人员裁减同样屡见不鲜。基于所涉及的裁减人员数量过多,涉及利益复杂,裁员争议数量近年来一直处于高位状态。企业与在经济性调整下被裁减的人员产生许多法律纠葛,裁员争议更加普遍。企业经济性裁员不仅关乎企业的利益,还关乎所有员工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我国企业在面对经济性裁员时,总体都缺乏经验,从而导致了各种违法裁减人员的现象。企业由于违法裁员最终承担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如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员工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等。经济性裁员还严重破坏了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关系,挑战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了企业的效益。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经济性的大规模裁员操作稍有不慎,即会在网络上被哄炒,最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影响了企业的品牌效应,企业的社会责任道德声誉。同时还会给社带来了许多不安定因素,一大批被裁减人员流入劳动力市场,使失业人员激增。

目的及意义:在这种情形下,企业裁员的效果如何,企业针对被裁判员工做出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是否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可、法律的支持,我们要从过去失败的经济型裁员案例中汲取教训,指导企业在面临经营危机时更加合法合理的进行经济性裁员,细致分析企业经济性裁员在条件、程序、补偿标准等方面容易产生的问题,并提出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细化企业经济性裁员程序,及时计发经济补偿金,在遵守劳动法的前提下,避免各种法律风险,维系劳资关系的和谐。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对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条件、程序、补偿标准做出了全面的分析,从不同经济性裁员案例中,探索不同情形下经济性裁员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实体认定问题和程序性问题,从中吸取教训,提出规范企业经济性裁员的制度及法律规定的完善,从而防范经济性裁员中的各种风险。

预期目标:通过了解经济性裁员的法律规定,从各种经济性裁员案例中,分析出企业经济性裁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最后总结出一般性问题,研究如何避免这些经济性裁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我国企业经济性裁员制度提出可行性的防范建议,并对经济性裁员法律方面的完善提出建议。

一、绪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参考文献法。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文献资料,包括著作、公司章程、员工手册等各方面数据,归纳整理出有关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材料,为论文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2、个案分析法:任何理论研究都是基于对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和提升,实践推动了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反过来影响实践的科学进行。同理,对经典的有代表性的经济性裁员案例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魏浩征.裁员误区及风险控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曹大友.企业裁员管理[M].第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姜艳.企业经济性裁员之法律风险控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第七学期7-9周:确定选题

2、第七学期11-18周:查阅资料,了解学术信息

3、第八学期1-4周: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完成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