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沙盘的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4-07-10 22:39:30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自我同一性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身及在世界中所处位置的稳定认知,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多重挑战,容易出现自我迷茫、角色混乱等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心理沙盘游戏疗法作为一种非言语的表达性心理技术,为探索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提供了独特视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自我同一性和心理沙盘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阐述自我同一性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2.介绍心理沙盘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3.运用心理沙盘技术对大学生进行个案或团体辅导,收集和分析其沙盘作品,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不同特征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发展上的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即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以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心理沙盘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1.研究阶段一:本阶段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了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现状。

问卷工具将选用国内外成熟的量表,并根据研究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方法的创新:将心理沙盘技术与传统问卷调查、访谈法相结合,构建多源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克服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全面性。


2.研究视角的创新: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心理沙盘技术深入探究大学生无意识层面的心理冲突和防御机制,揭示其对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为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3.研究内容的创新:关注不同特征大学生(如性别、专业、家庭背景等)在自我同一性发展上的差异,并探讨心理沙盘技术在不同群体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晓明,方晓义,郑日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0,36(01):100-107.

2. 张日昇,徐青.心理沙盘游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04):602-605.

3. 张文娟.基于艾里克森理论的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