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热浪,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夏季高温热浪事件,近年来频繁发生且强度不断增强,对农业生产、能源供应、水资源安全和人体健康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数值模式对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进行模拟和预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利用数值模式对热浪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报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利用CMA模式对2012年夏季发生在我国的一次典型热浪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报性能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热浪过程的模拟结果分析:利用CMA模式对2012年夏季我国一次典型热浪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模式对温度场、环流形势以及水汽输送等关键要素的模拟能力,揭示该次热浪过程的形成机制。
2.CMA模式预报性能评估:利用多种评估指标,定量评估CMA模式对该次热浪过程的预报性能,包括温度预报的准确性、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时间演变特征等。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开展研究:
1.数据收集和处理:收集2012年夏季相关气象观测数据,包括地面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等,用于模式驱动、验证和评估。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格式转换和插值处理,以满足CMA模式输入和结果分析的要求。
2.CMA模式模拟试验设计:确定CMA模式模拟方案,包括模式版本、模拟区域、分辨率、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针对性评估CMA模式对我国典型热浪过程的预报性能:以往研究多集中于评估模式对平均气候状态的模拟能力,本研究选择2012年夏季我国一次典型热浪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地评估CMA模式对极端高温事件的预报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结合多种评估指标和方法,从不同角度评估CMA模式的预报能力:本研究将结合多种评估指标,例如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偏差等,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特征分析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对CMA模式的预报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3.深入分析CMA模式预报偏差的来源:本研究将采用敏感性试验方法,深入分析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初始场误差以及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等因素对热浪过程预报的影响,为改进CMA模式对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陈丽娟,郑志海,刘芸芸,等.中国区域极端高温事件监测指标及2022年致灾性高温过程综合评估[J].气象学报,2023,81(04):789-807.
2.孙劭,李维京,智协飞,等.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极端高温事件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23,46(04):633-645.
3.李丽平,温敏,智协飞,等.2022年夏季中国高温过程演变特征及大气环流异常[J].应用气象学报,2023,34(03):325-33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